第43章 泪洒金陵(2 / 2)

清军乘胜追击,南京城内的清军水师也蚁集蜂拥而下,直扑郑军的水师。郑军的左冲镇担任抵御清军水师的任务,左冲镇在极为危急的时刻,出色地完成阻击任务,并且挽救了观音山一带数千名残余郑军士兵的生命。

庞大的舰队缓缓地启航,向东行驶,所有的人都垂头丧气。南京城下的失利,不仅使克复南都的梦想破灭,而且更严重的是,在南京城上游的张煌言部与郑成功的主力被分割开。南京战役的失败,清军开始反扑,原本归顺于郑军的各城邑又纷纷降清,使得张煌言部的处境急转直下,最后这支深入敌境的勇敢军队,成为一支孤军,在清军的打击下,最后遭致失败。

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撤退到了镇江,他叹道:“是我欺敌之过,轻信余新所致也。然胜败常事,亦何虑焉?”虽然郑成功以\"胜败常事\"来宽慰自己的部将,但是南京一役,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损失了好几位最优秀的指挥官,这些损失,在远离郑军基地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补充的,而且在长江南北两岸,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是清军控制区,清军仍在集结准备再次反扑,面对此险情,郑成功决定先将军队撤出长江,保全实力,然后再徐图进取。

郑军舰队驶出长江,于八月八日驶至崇明港。在这段时间里,郑成功一方面想与清廷议和以缓解军事压力,一方面准备选择一个进攻的目标,以向清军显示自己的实力依然强大,他决心要攻克崇明,以作为郑军在长江口的一个战略据点。

八月十日,郑军登陆崇明岛,包围崇明城,并将船上的火炮抬上岸,准备强取崇明。十一日清晨,崇明战役打响。郑军的火炮发出刺耳的轰鸣声,从早晨到中午,崇明城的西北角被郑军的火炮炸开,城墙崩倒数尺,倒塌的城墙填满城外的河沟。郑成功见状,下令登城进攻,清军守将刘国玉、陈定等人坚守不退,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

正兵镇的将领韩英奋勇登梯,但是却被清军的鸟铳击伤左腿,从云梯上跌下,身负重伤。清军占据城头,矢石夹攻,箭如雨下,在战斗力,监督王起俸也被清军的火铳所伤。攻城战陷入相持之中,郑成功原本想一举攻克崇明城,以鼓舞全军士气,不想在城下却损兵折将,士兵们还没有走出南京败战的阴影,士气低落。

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只得鸣金收兵。身负重伤的韩英、王起俸等将领先后因失血过多而去世,此时,右武卫镇指挥官周全斌对郑成功说:“此城深沟高垒,梁化凤请加守援,已难攻拔,况官兵被创之余,昨日韩英被伤,闻者寒心,无意恋战。且得此孤岛,亦是无益。不如暂回旧汛休养,号召精锐,侯明年再进长江,以图大举,未为晚也。”

郑成功见全军上下,殊无斗志,看来也只能先返回厦门根据地,再作计议了,他留下一部分兵力驻扎在浙东及福建沿海岛屿上,其余兵团于九月初返回厦门岛。

轰轰烈烈的北伐之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战,是南明势力对清廷最后一次反扑,也是对清军威胁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如果郑成功能克复金陵,那么东南半壁江山仍然有光复的可能性,然而世事难料,这次伟大的进军,竟功败垂成,离成功只差那么一点点,徒留给历史无穷的遗憾。

1659年是南明史上重要的一年,郑成功的大进军受阻于南京城,而西南的抗清力量也陷入危局中,这年清军兵分三路,击破大西军的大本营云南,迫使李定国奉永历帝窜入缅甸,西南的抗清力量基本上瓦解。在李定国退入缅甸之后,郑成功已经成为中国境内抗清的最大力量,清政府决定乘郑军兵败之机,一鼓作气,攻克郑军的老巢厦门岛。

一波未平,一波复起。郑成功能否在此危局中,力挽狂澜,击退来犯的清军,捍卫厦门岛呢?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兵败南京、士气凋零之际,郑成功又如何死处求生、绝地反击呢?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