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泪洒金陵
七月二十二日,郑军尚未对南京城发起总攻,清军抢先一步,数万人马出凤仪门,袭击郑军前锋镇的驻地。凤仪门外是一条大路,左侧是城下的深沟,右侧是长江,郑军将领余新率前锋镇驻守,余新在路口设三重大炮,协防的部队还有萧拱宸的中冲镇。
余新所构建的三重大炮防御线,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这些火炮没有掩体的保护,其次是地形的狭窄,使得火炮排列密集拥挤,这样非常容易被集中摧毁。
清军抬炮出战,一阵炮战之后,很快摧毁了前锋镇在大路所设置的三重大炮防线,郑军的大炮被炸毁,然后清军蜂拥而上。余新在郑成功面前吹嘘的\"严密如铁桶\"的防线,很轻易被清军所突破,陷入清军的重兵合围之中。对于清军来说,这是一次打破郑军封锁的机会,清军在凤仪门外集中优势兵力,郑军虽然奋勇血战,但寡不敌众,最后镇将余新战死,前锋镇几乎遭到全歼的命运,而协防的中冲镇也同样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副将萧拱柱战死,指挥官萧拱宸浮水而逃。
当凤仪门外炮声响起时,郑成功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左提督翁天佑兵团已经来不及率部救援了。清军在夺取前锋镇的阵地后,集结重兵在城外驻扎,准备在南京城外与郑军一决死战。
鉴于战场形势发生变化,郑成功取消了攻城的命令,重点转向歼灭城外的清军部队。郑成功在南京城外的观音山设置一条防线:观音山下是战斗力极强的左武卫镇、左虎卫镇;中提督甘辉、五军戎政张英率部埋伏于山中;杨祖的左先锋镇、姚国泰的援剿右镇、杨正的后劲镇、蓝衍的前冲镇等部队屯驻于山上;大路的守备则由后提督万礼以及宣毅左镇负责。郑成功同时准备以右提督、宣毅后镇、正兵镇由水路抄截清军的后路,从而全歼城外的清军。
可是郑成功犯下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仍然低估清军的战斗力,清军的悍勇并非浪得虚名。就在郑成功准备在第二天夹击来犯的清军时,清军的行动又一次抢在郑军之前,当天夜里,清军在击破前锋镇、中冲镇之后,并没有长时间的休整,而是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地逼进观音山的郑军营地,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数万名清军迂回抄截到郑军观音山防线的后侧,切断郑军的退路,再次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优势。
观音山一带的郑军此时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中,而更严重的是,郑军的整个指挥系统缺乏灵活性,铁的纪律约束了战场上指挥员的应变能力。郑成功对战局出现了重大的误判,他显然认为南京城内的清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外无援军,且南京附近的城邑多数投降了郑军,南京已是孤城,对于这群出城实施反突击的清军,郑成功认为无非是狗急跳墙似的反扑罢了,所以他严令观音山一带的郑军不得擅自出击,须等待次日郑军水师抄截清军后路之后,再转入大反攻,可是这个命令,最终葬送了观音山一线的郑军。
在没有接到郑成功的命令之前,观音山的郑军不敢轻举妄动,驻扎在山上、山腰、山下的郑军相隔有一定距离,这给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清军绕到山背后,率先对山上的左先锋镇等部队发起进攻。清军炮矢齐发,然后下马打死仗,这是清军打破郑军围困的机会,正所谓困兽犹斗,清军冒死而进。郑军官兵英勇迎战,连续击退清军的三次进攻。在发现清军夜袭观音山之后,郑成功派出右冲镇、右虎卫镇前往支援,但是观音山地势高,难以攀爬,还没等援军抵达山上,山上的驻军便已经被清军所击败,前冲镇的指挥官蓝衍阵亡。
严格的军事纪律,在此时反而成为郑军最致命的弱点,被分割后的各部队,在黑夜中也无法判断战局的进展,各部队在没有得到郑成功命令之前,不敢擅自转移,但是郑成功派出的右冲镇、右虎卫镇两支援军又在观音山另一侧受阻,根本没法传递消息。如果此时山中的甘辉、张英等将领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迅速与驻扎山下的左虎卫镇等部队会合,坚守阵地,等待援军的到来,那么郑军还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可惜的是,甘辉、张英这两位恪守纪律的将领没有能够随机应变,这使得清军在击溃山上的郑军后,冲入山中,再次形成以多打少的格局。
清军乘胜从山上冲下,袭击中提督甘辉的部队。甘辉、张英的部队不过数千人,而清军则有数万人之多,虽然经过奋勇作战,无奈寡不敌众,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一番血战之后,山内的郑军部队全军覆没,郑成功麾下最杰出的战将甘辉在此战中英勇战死,另一位重要将领张英同样阵亡。
清军各个击破的战术继续奏效。
山下的左武卫镇、左虎卫镇是郑军精锐中的精锐,但在甘辉败亡后,两镇实际上处于清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陈魁指挥左虎卫这支曾令清军胆战心惊的铁人部队顽强阻击,此时铁人部队陷入前后无援的孤军奋战之中,大势已去,独木难支,铁人兵团虽然骁勇无比,但在清军数万人的猛攻之中,最后陈魁战死沙场,左武卫镇与左虎卫镇的大部分士兵都血染观音山,在离南京城咫尺之地,魂归南明矣。
负责堵御大路的后提督万礼,在观音山失守后,同样陷入清军的首尾合攻之中,万礼战死,宣毅左镇的指挥官万义浮水而逃。至此,南京城外观音山一带的会战,以清军的大胜而告终。清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胜仗,固然与清军将领的高超的军事素质有关,但是郑成功的轻敌以及过分僵硬、缺乏灵活性的指挥系统才是失利的根源所在。
观音山一战,郑军战死的将领包括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五军戎政张英、镇指挥官林胜、陈魁、蓝衍等,郑军最精锐的部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郑军上下一片混乱,军心大乱,郑成功见状愦然长叹,十余年之心血,锐意北伐,不想南都在望,竟然毁之一旦,这位钢铁汉子挥泪下令,解除对南京城的包围,全军登船撤向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