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血战瓜州(1 / 2)

第40章 血战瓜州

五月中旬,郑军舰队开抵崇明岛,崇明岛位于长江的出海口,是出入长江的咽喉之地,由清军总兵梁化凤把守。工官冯澄世对郑成功说:“欲進兵瓜州,必當先取崇明,庶可流通蓄積以為外援。”但是郑成功并没有采纳冯澄世的意见,反而认为:“崇明城小而堅,取之必遲延日月,反使瓜州有備,不如先取瓜州鎮。若得瓜鎮,則江南門戶已破,先截其糧道,是腹心有疾;然後乘勢取江南,則崇明不攻而自破。”

郑成功没有进攻崇明岛,而直接绕开后进入长江。到六月一日,舟师抵达江阴县。由于在数年前,张名振率水师三入长江,所以郑军对长江沿线的水文地貌相当的熟悉,而且对清军的主要据点以及炮台,也了如指掌。六月十四日,郑军抵达焦山,已经接近了瓜州。瓜州乃是南京的东部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面对郑成功大军压境,清军那也是惊慌万分,既然没法在水面上与郑军的舰队正面交锋,那么只得以重兵防守,以遏制郑军水师继续深入。那么清军是如何来布置这条瓜州防线呢?

首先,清军在长江两岸建筑有两个炮台,一个称为潭家洲炮台,一个称为瓜州柳堤炮台,两个炮台隔江而对,可以用炮火来封锁江面。

其次,清军在江面上设置滚江龙,又称拦江船,与铁索铁锁与巨船相连为江面之障碍物,铁索沉于江面之下,使得郑军船只难以通行。

其三,清军有一秘密武器,称为满州木浮营,又称为木浮城,是江面上的移动堡垒,这个移动堡垒有几个特点,它是以杉木结为大木排,然后在木排上再用大木板钉围成为一座水上木城,体积庞大,内可容纳五百名士兵,大炮四十门,还有许多火药与火罐。这木浮城的体积比一般的船要大,火力要强,而且清军处于顺流的优势,一旦木浮城从上游向下游的船只冲撞,挡之者立碎。

看来清军是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这是一场关键的战斗,能否顺利突破瓜州的防线,关系到能否进军到南京城下。

右提督马信自告奋勇率军出击,这个马信自从投降郑军之后,逐渐成为郑军中一员重要将领。马信原本就是清军驻守在江浙一带的将领,对长江地形之熟悉那是不在话下,他不仅被提拔为右提督,而且还封为建威伯,所以他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自认为功勋不够显赫,所以他想在瓜州一战中,显露他的本领。

郑成功听了之后很高兴,便命令马信率军在潭家洲附近的浅滩登陆,然后从陆地发起进攻,而张煌言、陈文达则率水师的铳船,也就是炮船,在长江江面上炮击潭家洲的清军炮台,以掩护马信兵团的强攻。在张煌言等人的炮船向潭家洲一阵猛击之后,马信辖下的将士奋勇冲镇,从三面进攻炮台。当时潭家洲炮台有清兵五百人,数十门大炮,拒不投降,郑军冒着清军的猛烈炮火,顽强逼近,勇不可挡。这场战斗在六月十五日打响,仅一天的功夫,马信兵团便夺取潭家洲炮台,全歼守军。

攻陷潭家洲炮台之后,左武卫镇指挥官周全斌率舟师逆流而进,这一天恰是天气晴朗,刮起东南风,对周全斌的舰队非常有利,顺风而进,直抵清军所设下的第二道防御线,即横江铁索链,这绰号为滚江龙的横江铁索并没有难住郑军,周全斌命令精通水性的四十余人泅水而下,砍断铁索,舰队得以扬帆直进,进逼瓜州城。

周全斌率全镇士兵登陆后,列队前进,直扑瓜州城。操江军门朱衣佐得悉潭家洲炮台被攻陷,而横江铁索也被郑军所破坏,心中大惊,忙与游击左云龙率满汉清军数千人马,出城迎战。此时郑军的大部队也陆续抵达,周全斌全镇上下,更是士气如虹,一鼓而进,清军前锋被斩杀数十人,朱衣佐一看,后面还有郑军主力源源不断地赶来呢,不行,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把旗一挥,撤回瓜州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