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户岁月(1 / 2)

第2章 平户岁月

平户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口,在这里除了中国商人之外,还有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生长于福建的郑芝龙很早便听说过倭寇在中国行凶作恶的事,在他印象中,日本人是好勇斗狠,但是在平户,日本人对中国商人是极其欢迎的,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是日本的地理特点,因而必须进口大量的商品,特别是矿产品,德川幕府对中国商人不仅尊重,而且给予很多优惠的待遇。除了路上常有揣着两把刀的武士趾高气昂目空一切外,平户的氛围是相当详和与安宁。

与日本当局相比,中国政府在对日贸易上采取严格禁止的措施,铜铁等矿产更是在禁运范围之内,这使得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基本上都是属于非法贸易。郑芝龙敏锐地察觉平户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他经过谨慎的考虑之后,决心留在平户,开始自己的事业。他有一腔创业的激情,但是他人地两生,无所倚靠,只有在澳门打工一年存下来不多的积蓄。他靠这些钱开了一家小鞋店,有时没有生意可做的时候,就去给人缝补衣服,挣点小钱糊口,也许他在这个期间认识了颜思齐,一个对他的事业有着最重要影响的人物。

郑芝龙的语言天赋又一次得到印证,他很快地掌握了第二门外语:日语,这是在平户生存的必要条件。不过郑芝龙只是将语言当作一种必要的工具,并不曾想过成为一名语言学专家或翻译家,他的志向随着他见识的增加而越发的高远。

平户是冒险家聚集的乐园,在这里,东方的儒教的道德言辞不过是空洞的说教,商人之间尔虞我乍,为了利益甚至互相劫掠对方的船只与货物,不过这种劫掠的行为并不是无限制的,中国海商仍然受到某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文化并非来自官方的思想,而是来自民间的江湖道义的观念,义气是维系着中国商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种义气,华人商团就会陷入到一盘散沙的境地。

义气是对朋友的忠诚,为了朋友不惜两胁插刀,这也是行走江湖的行为准则。郑芝龙努力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他结识了一些日本的武士,以及中国海商中的武术家,并且刻苦地学习日本的刀法与中国的武术,他还认识了一位为平户贵族锻造刀剑的泉州冶剑师翁昱皇。对于从小便崇尚武力的郑芝龙来说,平户是一个梦幻的般的城市,这里生机勃勃,充满激情与冒险,他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在这样的氛围中悄悄地滋长。海商巨头李旦的非凡经历与冒险传奇,刺激着他的心灵,只要视冒险重于生命,那么金山银海不再是想象之物,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

在平户,荷兰人的势力压过葡萄牙人、英国人与西班牙人,郑芝龙不止是一个武夫,他敏锐地发现,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对减少贸易纠纷有着莫大的作用。人类的天性原本如此,语言的不同会使人容易产生戒备的心理,基督教中的巴比伦塔或通天塔的故事已经很好诠释了这种心理,相反的是,如是是操持同一语言,哪怕是不同民族者,也会或多或少增进一种安全的信任。郑芝龙发现人性中的这一弱点,所以他马上投入到荷兰语的学习中,很快他就可以与荷兰人直接交谈,这也是他掌握的第三门外语。

在学习外语的热情远不如现代的十七世纪,兼通三国语言的郑芝龙在那个时代可算是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并不是为了将翻译作为一种职业,虽然有时他也为海商提供帮助,他真正的想法,是有朝一日可以跨入大海商的行列。这样一个拥有语言天赋、经商才干而且武艺高强的人,怎么能不引起海商巨头李旦的注意呢?

李旦被中国方面视为非法的海商,所以他的船队主要贸易对象是暹罗、柬埔寨、交趾等相对安全的东南亚国家,西洋人已经介入到这些国家的贸易之中,特别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所以李旦需要郑芝龙这样既懂这两国语言,又有天主教背景的人,这无疑使得贸易纠纷与冲突大大减少。

李旦将几艘船交给郑芝龙,郑芝龙凭借他与西洋人无障碍的言语交流优势、泉州人特有的精明,以及他个人胆略与勇气,不负所望,为李旦挣得了大量的白花花的银子。李旦的船队不仅仅是一支商业船队,也是一支海上武装,他们劫掠与西班牙人贸易的商船,因为李旦对西班牙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同时他的贸易伙伴荷兰人与不断与西班牙人发生武装冲突。劫掠商船是郑芝龙军事生涯的起点,他很快在战斗中体现出好勇斗狠与坚忍不拔的一面,他在军事上的才华也是通过实战而无师自通。

不论是在商业贸易上还是海上的战斗中,郑芝龙的表现足以令李旦刮目相看,同时也对他越发的信任与倚重。最后李旦宣布了一条令海商集团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的消息:他将收郑芝龙为义子。郑芝龙以自己的才干迅速在海商集团中崛起,成为李旦集团中的核心人物,此时的他才二十岁左右。郑芝龙在事业上的成就也使他赢得一个女人的青睐,这个女人是冶剑师翁昱皇的日本养女,名叫田川松。翁昱皇的籍贯是泉州人,他擅长铸刀剑,与郑芝龙住在同一条街,郑芝龙对刀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两人的友谊迅速建立起来。经常负责接待客人的田川松也因此认识了郑芝龙,她被翁昱皇收养的事实,可以隐约透露出早年生活的不幸,这使她比一般的女人更加坚强。多种史料均证明郑芝龙英俊潇洒,加之年轻有为使他赢得女人的芳心并不奇怪,而日本女性所特有的柔情与体贴,足以令这个漂泊海外的浪子有一种温馨的陶醉。1623年,二十岁的郑芝龙与十七岁的田川松结为夫妻,离家三年后,他又有了一个家。

但是不久后,郑芝龙卷入到中国与荷兰人的冲突之中。

由于葡萄牙人据守澳门,荷兰人在东亚贸易的控制权上完全居于下风,为了占领澳门这一远东贸易中心,荷兰人多次挑起与葡萄牙人的战争,但是每次荷兰人都以失利告终。不甘心失败的荷兰人在1622年再度挑战澳门的葡萄牙人,又遭到失败后,荷兰人决心要开辟一个新的贸易点,他们选择了福建与台湾之间的澎湖岛,并且武装占领该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