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想着,等孟若华回自己院子后,就给父亲写了封信,将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一一写明,若是父亲觉得无碍,她便可以操办起来了。
到了晚间,杨树将宋辰安的信息传来,“宋辰安结交了五个书生,有一个举人两个秀才,剩下两人考了多年也没考上,都不是正经读书人。”
若是杨树多读些书,肯定会说一句“道貌岸然!”
杨柳又传达道:“他们只在茶舍喝茶闲聊,消遣了一下午就各自回家了。”
孟若华就若有所思,最后只让杨树跟着。
没过几天,杨树便又传来消息,“他们去喝花酒了!”
平日宋辰安几人不是喝茶谈天,便是去酒楼喝酒,还真是第一次去喝花酒。
孟若华笑了起来,人学好不容易,学坏却快的很。
这几天她一直住在孟府,倒苦了于宴和齐盛。
于宴不好使意义翻孟府的墙头,齐盛则找不到借口去蹭饭,每日看到于宴的冷脸又觉得烦。
可这几日孟母也不念叨她了,她觉得在府中住一段时间也好,和杨三叔、许勇商议事情也方便。
武安侯府有专门买西洋东西的店铺,孟若华将许勇带回来的东西挑选了一番,不喜欢的都送到了武安侯府的铺子寄卖,卖得的银两抽出一成给武安侯府。
从岭南运来的东西就是粮食、粗布和棉花,孟若华便准备着开始制作棉衣的,等时机成熟便捐给国库。
而远在兰州的孟信,已经察觉到底下人的异常,找借口处理过几人,只剩下两个副将没有动。
今日北方大旱,秋季来得早,估计冬季也会比以往更漫长,他已经暗暗加强了防守,重点布防了李霖所在的青州石门县。
上次孟信回京,孟若华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详细告诉了他,虽然他也疑惑自己女儿为什么会知道这些,但孟若华不解释,他也就不问了,只无条件的信任女儿。
而且他回京几日,也察觉到京城风起云涌,年长的皇子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而他手中握着西北兵权,正是各位拉拢的关键。
但他也不想离开兰州,毕竟守疆卫土为国捐躯是孟家子弟身上的使命!
为了防止哪天被无端陷害,他也要多多准备,所以当孟若华提出捐献棉衣的时候,他思索了一番就同意的。
这些棉衣不是捐给兰州的兵士,而是捐给整个北方的军营,毕竟她一人的力量有限,也不在乎能不能给每个人都分到了。
孟若华收到孟信的回信后,便加紧赶制了起来。
除了孟家庄的人,还有平丰县、东水县的人,但凡在粮店赊粮的人,若是有空便去帮着缝制棉衣。
他们感念当初粮店赊粮的大义,此时需要他们帮忙做活计,一点都不含糊的答应了。现在还不到秋收,家中妇人也能抽出两三天的事情去缝制棉衣。
本想着是还当初赊粮的恩情,没想到粮店却还打算给工钱,每人做完十件后,每做一件都另给十文钱。
因为是分工来做,裁剪的单裁剪,缝制的单缝制,做起来就更快了。
一个善针线的妇人,一天下来也能缝制两件,让这些贫苦的百姓多了一条挣钱的途径。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