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兴奋的张骞,吾道不孤!(1 / 2)

等看清楚天幕上的字迹后,郑和懵了,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之下。

这,这是真的吗?

我这样的,一个身体残缺的人,名字也能出现在天幕上。

天幕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在场之中没有一个人知晓。

毋庸置疑的是,能使其自身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不管是好是坏,必然有过人之处。

“陛下,奴婢没有看错吧。”

似是为了再确认一番,郑和揉了揉眼睛,朝大明皇帝永乐帝询问。

想要从他人的口中,得知一个准确的答案。

朱棣面容和善,“你没看错,这天幕上的名字,就是你郑和。”

还未登基成为皇帝时,郑和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

其能力与心性,相较于很多人,都是极佳。

会成为太监,也是不得已的。

郑和神情复杂,深深地盯着上方的天幕,“原来这远洋航行,奴婢一共进行七次。

就是不知,我是否到达了想去的地方。”

“郑和,你暂时就留在这大殿上。咱也很想看一看,你的那些事迹。”朱棣高声说道。

“诺,奴婢遵旨。”

洪武年间

“永乐一朝的三宝太监?”朱元璋嘴里念叨这几个字。

心道,先不论郑和这太监的身份。光是率领船队,足足七次在广袤无边的汪洋上航行。

这,就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如此人才,怎么会在永乐一朝。

“爹,你,你又要…”敏锐的朱棣,感受到朱元璋那带着寒意的目光,率先开口说道。

永乐帝是咱没错,自从天幕呈现了这样的信息后,不管怎样,永乐帝是再也无法出现在大明了。

老头子,你不会是看到永乐两个字就想要对我动手了吧。

你特么的,你还能要点脸吗?

就这段时间来说,你揍我的时间还少吗?

见朱棣这应激的模样,朱重八不由得嘴角一抽,这家伙,咱看起来有那么吓人?

不就是最近打你的次数有点多而已,你至于做出这么一副样。

咱是你的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又不会吃了你。

“老四,你可知…”朱重八抬起手,慢吞吞地说话,也是在准备措辞。

“咱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朱棣摇了摇头,语气快速地说。

老头子,我还能不知道你吗?

用这种语调说话,准没好事。

“啪!”

朱元璋猛地拍了拍椅子,“咱都还没有问,你就给咱说不知道。”

提起衣袖,朱元璋往上一划,“你是不是想找打!”

啧啧,这就忍不住了,朱棣不住地在心里腹诽。

“老头子你要问什么?”想到身上的疼痛,朱棣还是决定先稳一手。

朱元璋指着郑和两个字,“三宝太监郑和,你听说过这名字吗?”

实际上,在一看到郑和这名字时,朱棣是有种熟悉感的。

一时半会儿,还是没有想到,郑和究竟是谁。

毕竟有时候就是这样,哪怕是再熟悉的人,也会有记不住名字的一刻。

这些想法,朱棣自是不可能告诉朱元璋。

要是全盘说出,朱元璋只会认为朱棣是哄骗自己。

你都有熟悉的感觉了,又怎么可能会不想不起来。

于是,聪明的朱棣也是说道:“郑和这名字,咱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或许此人,现目前都还没有出生。”

朱元璋狐疑地看着朱棣,“你真不知道?”

诸多的子嗣中,除了朱标一人,朱元璋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其话语。

其他人,朱重八都很难相信。

也正是在这时,朱标恰当地站了出来,替朱棣解围,“爹,既然老四说了不知道。

我在想,应当没有欺瞒的可能性。

这么多年,我也是没听说过有郑和这么个人。”

闻言,朱元璋很快地点了点头,“标儿都这样说了,那咱就相信老四。

要是能提前找到郑和这人才,就好了。”

远洋航行这本事,现如今的大明,都很少有人能做到。

朱棣这小子也是运气好,能寻到这样的人才。

让人遗憾的是,那郑和居然会是太监。

朱棣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朱元璋说出,想了半天,又沉默了。

老头子,你要不要这么偏心。

大哥一说话,你无话不说地相信了。

大宋

宋太祖赵匡胤眼神闪烁,“明朝真是个神奇的朝代。

一个太监,竟能做到这种地步之上,让人难以置信。”

再度看了看天幕,“七次远洋航行,扬大明国威。

这番壮举,无论是放在哪个时期,都是大功一件。”

西汉

一处偏远之地

“远洋航行的太监,万国来朝!”张骞看着这几个字,眼里尽是一片火热。

立即放下手中的纸笔,站起身,快速地在房间里面走来走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神情也是变得愈发兴奋。

“是了,没错。

在那遥远的海外,也是有着无数是的王朝。

他郑和凭借一个太监之身都能进行远洋航行,我此次的西域之行,也一定会成功的。”

说着说着,张骞便是现出欣慰的笑容,

“纵然郑和是在遥远的大明,可,可,我们依旧在做着相同的事。

这条枯燥而黑暗的道路上,我还有同行者,吾辈不孤。”

【郑和此人的一生经历,精彩万分,经历了大明的两位帝王。】

【明朝初年,为了收复边地,大明的军队发兵滇地。】

【在最初的时期,明军可谓是所向睥睨,战无不胜,很少有无法战胜的敌人。】

【而就在滇地,有这么一个人,姓马,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三宝太监。】

【明军攻陷滇地之后,也成功地抓获了马和。

当时的情况下,马和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机会,只能是随着将士一同来到当时大明的都城——南京。】

【那个时候的马和,并未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只能受阉刑,被迫地变成一个太监。】

【据说是朱棣主动看中了马和,而之后的事情,也相当简单。

成为太监的马和,早已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跟随在燕王身边。】

【经过长时间的熟悉,朱棣对马和的能力,也是有了了解,时常对其委以重任。

而马和,显然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

【就这样,时间慢慢地过去,多年之后,朱棣不忍受辱,毅然发起了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