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打算出去看看?”看林东不说话,孟大海主动发问。
林东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郭杰,“你消息灵通,生猪价格表现如何?咱们的承包价啥时候能调整?”
说到承包价,孟大海和郭杰直接不吭声了。
现在的承包价是在生猪价格顶峰时重新商定的,生猪都降价了,承包价却没什么动静,也就是副产品市场价没什么变化,要不然早就扛不住了。
外出开发客户,产品价格是不可避免的关键,不求比别人便宜,最起码与市场价齐平吧。
若是赶在外出时候调整承包价……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算了,国庆节过后再说。”
…
“老板,我请假,掰苞谷。”
“老板,我也得请假……”
林东就是上生上长的农村人,他很清楚农民对收获的渴望,苞谷不比小麦,现在收割机的普及度不高,基本都是靠人工,拒绝请假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需要请假的不光是林东的工人,孟大海和郭杰,乃至鑫隆的屠宰工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总经理办公室内,林东三人坐在长沙发上,朱俊杰和车间主任王明亮分坐两只单人沙发。
“去年这时候是半开工状态,让工人轮流回家收秋,集中在夜间屠宰,勉强维持正常生产。”
作为主管生产的车间主任,王明亮也很焦虑,“以现在的屠宰量来看,别说让工人轮流回家收秋了,哪怕只允许三分之一的工人请假,都会影响生产。”
“不批假怎么样?”
注意到几人表情变化,朱俊杰连忙改口,“不请假的多给工资行不行?”
王明亮苦笑摇头,农民夏收秋收的执念太重了,给少了没用,给多了……即便公司愿意出钱,这三个承包商愿意出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咋弄才行?”朱俊杰不耐烦地看着王明亮。
王明亮一脸苦相,接不上话。
“减产吧!”
见屋内人都不吭声,林东硬着头皮说了一句,“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不让工人回家收秋肯定是不行的,万一闹出矛盾,后续影响只会更恶劣。”
孟大海和郭杰意外看着林东,似乎没想到林东会说出这种话。
“胡经理刚开发了一批客户,还没有彻底稳固下来,现在减产不是等于把客户往外推么。”朱俊杰紧锁眉头,语气坚决:“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就不信留不下人。”
“老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干里,一旦鑫隆被扣上没有人情味的帽子,别说留下现有的工人了,以后再想招聘工人都困难。”
林东直视朱俊杰,“与其被动减产,还不如主动让胡经理联系客户告知情况。白条客户不是每天都要报货发货的,讲明情况之后,让他们酌情报货,无非是坚持几天就恢复正常了。”
“这样弄的话,发货频率不就提高了么,客户能愿意多承担运费么?”郭杰小声嘀咕道。
“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可能促成客户拼车运输,成本是可控的,大不了公司替客户承担一部分,朱总刚才不说了么,不怕花钱。”林东笑着回道,“这样做,既能给工人留个好念头,也能让客户感受到公司的担当,不见得是坏事。”
看朱俊杰犹豫不定,林东继续道:“老朱总见多识广,不妨让他来做决定。”
在几人的注视下,朱俊杰掏出手机,当着几人的面把林东的建议说给朱有照。
几人听不到朱有照说了什么,但能看出朱俊杰凝重的表情逐渐缓和。
“俺爸说,先试探一下客户的态度,如果他们认可,就这样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