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离高祖刘淑本是江阴郡地界一山民家中的幺子,传闻他出生那天正好是起义军红花军攻入后唐花都,斩首后唐末代皇帝李祝那一日。
他出生不久后红花军分裂,十几军阀混战于中洲各地。
刘淑的家庭失散在后唐覆灭后留下的军阀混战中,父母兄弟们死的死,散的散,十四岁那年全家只剩下他一人。
彼时中州各处一篇混乱,百姓民不聊生,困苦到了只能从宗教之中寻求慰藉,所以那时才从东祖神洲传入不久的释教大兴。刘淑也莫名其妙进了寺院里面做了和尚,可是没剃度成僧,吃得几天斋饭。那庙里的一堆和尚就被一名义军头子抓住做了手下的“光头兵”。
不久后光头兵们被送到当年还是一片荒芜的崇京地界,军阀头子要用他们当敢死队冲进这处三面环山的险地之中,攻下敌对义军的坚守的山寨。
换句话说,也就是送死。
光头兵们自觉烂命一条,死在不明不白的冲锋里是死,反了顶头的义军头子大不了也是死。
横竖都是死,反了他x的!和尚们话语间就要抄起兵器杀回军营。
这时候,却有一个小孩站了出来拦住了群情激愤的和尚们。
在这个小孩的分析劝解下,众僧人并未回头送死,而是假意进攻崇京香雪山上敌对的匪兵。
兵临城下,和尚们却反手投降加入了山中盘踞的被困义军之中,为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山上匪军注入了一大股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希望。
三月之后,这个十五岁小孩带着被困已久的匪军和光头兵们大破香雪山下围攻大军,收缴不少兵器。他们自立山头,模仿如今天下乱世的始作俑者“红花军”,以香雪山上盛开的梨花为号,自称梨花军。
流兵悍匪,凶恶僧徒齐聚梨花军中,他们却选择拥立那个半大的孩子刘淑为将领,他们在这个孩子安静的目光与数次精明而凶险的决断里看到了什么东西——那是足以带着他们争夺天下的才智。
这些人没有赌错。
五十年后,刘淑与梨花军一统大半中洲,建立王朝,国号为“离”。刘淑带着部下与追随者们回到了还是一片荒芜,除了盛开的梨花外再无它物的香雪山,以此山为中心建立了如今的崇京帝都。
香雪山,乃是离高祖“龙兴之地”。
薛佑离,召陵容与那红卫首领如今就走在香雪山上宽阔的山道上,时不时与款款走下山道的宫女们擦肩而过,来来往往的宫女们好奇的看着骁骑红卫首领带着的两个怪人,一个脸上伤疤狰狞,一个带着兜帽鬼鬼祟祟。
薛佑离忍不住回头瞟了几眼宫女们梳起高髻后露出的天鹅一样的精致脖颈,被一脸不悦的召陵容捅了一下肩。
山道很快到了尽头,一处白瓦红墙的宫殿出现在二人面前,一束枝繁叶茂,绽放着清理白花的树枝从高低纵深的高墙低瓦中盈盈探出,在这香雪山上微风间浅浅晃动,飘下雪一样的花瓣洒落,盖满了墙顶屋檐,山道阶梯。令这处宏伟的宫殿看着有一丝荒凉,但是却是大离真正的权力中心所在,梨宫。
女帝凉氏,就坐在其中。
薛佑离心中匆匆闪过父亲薛武嘱咐过的那些对于凉氏女帝的那些情报与传闻,心头微微一颤,抬腿跨过大红阑木码成的离宫大门门槛,走了进去。
相比于宏伟摄人的外观,梨宫内部显得简朴庄重,古色古香。
入宫门即见宫墙内广阔素雅的庭院,庭院内选中栽植的都是些低矮却芬芳的花草。这些花草虽也显得可爱多姿,但是在宫外却被视为杂草,绝无可能被哪家有意装点庭院的人家带入自己园景之中。
宫中视野内唯一显得华丽无双的只有那株闻名天下,三人合抱的龙羽梨花木,以及雪一般落下的纷纷花瓣间藏匿着的那处小亭子。
亭子中坐立着两处人影,其中一人似乎捧读着一本书册。尽管只能看个大概,但是薛佑离召陵容还是能看出此人仪态优雅华贵,气度大方从容。
骁骑红卫首领在三人踏入梨宫的那一刻就停在了门边,薛佑离和召陵容对视一眼,继续向亭中走去。还未走到龙羽梨花树荫下,就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朗读着面前书上的内容。
薛佑离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女人的声音好似深山冷穴里清澈见底的千年寒潭里落入了一颗顽石,清脆悦耳,但是却释放出一丝丝沁人心脾的寒意。又好似南国鲛珠落入碧玉刻成的光盘——如此悦耳动人,却结结实实地在玉盘上留下了伤痕。
“道祖以为道,百家先贤以为长生。是故修士吐纳循息以引先天元炁(音同气),奇经八脉经天元滋养疏通,是可以通神达心。此为练气境。”听清女人在朗读什么的薛佑离不住一愣神,这段话他和召陵容,不,是天下修士都再熟悉不过。
这段古文。正是道祖留下,由先贤们整理记录的三千道藏其中第一章《不语书》中道祖对于修仙者们三观九境第一境练气境的论述。但凡天下修士,没有一位不是照着这“三观九境”的法子修炼,是故修道第一步就是要熟读这道藏首章《不语书》。
这位读书的女人不出意外就是当今大离天子凉氏,捧读道藏可见凉氏却是并非凡尘中人。
可是,她读这个干嘛?
女帝读书的声音还没有停下,愣在原地的薛佑离被召陵容捅了一下肩膀,继续向前走去。
“夫奇经八脉受之元炁(音同气),得之脱凡入仙。以为玉质神髓之先天灵脉。沉灵脉,郁天元。二者环环生息而得入修士之丹田肺腑,拓灵脉为内在天地,称之内府。以内府为修炼长生之根基。是以为筑基境。”
“内府以心像神形为天,以灵脉天元为地。天清而地浊。内府天上接神魂灵昧,地外通肉身窍穴。外在天元以内府为枢延灵脉行大小周天循环,滋润浑身凡血尘骨。此境修士得以体有光泽,神气秀美,行如飘风,目视百步而见秋毫,力若山兽,声喝空谷。
然内府天地之种种神异,其不过为器皿,是以吐纳金丹。道祖有曰:百日筑基、炼谷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虚合道,金丹乃成!。”
五洲四海的修士们,都以道祖划分的九境三观为途径修炼。
练气,筑基,结丹,此三境为九尘观。
元婴,寻道,步虚,此三境为山人观。
真人,渡劫,地仙,此三境为天门观。
地仙之上,则是无穷妙处,破界飞升之途,世上修士难以窥见奥妙。
练气期的修士们练习外门气功,吐纳循息以锤炼身体,打磨经脉。练气者们由外及内,以“肉”唤“灵”,以“形”触“神”,用对于外在凡躯经脉的锻炼向内探索自己的心象灵魂。
最终练气修士们得以拓开自身经脉以沟通内在,肉与灵,形与神有了沟通的渠道,他们也完成了练气境地修炼,踏出了虚无缥缈的长生大道上的第一步。
练气之后修士们还需要继续滋润锤炼经脉,将天元化入经脉之中,使得经脉觉醒为脱出凡尘俗常的灵脉,灵脉是修士凡躯蜕变升化的第一步。成熟的灵脉在天元的引导下沉入人体之丹田肺腑,在天元洗练下使得灵脉广阔壮大,最终变为修士的内在天地——内府。
内府半虚半实,半凡半仙,半肉半灵,半形半神。既却是存在于修士胸臆之中的窍穴,又是存在于修士与大道间虚无缥缈的精神空间。
此时的修士们虽然能够引动外在天元在自己体内经脉周天循环,使得自己可以远视明目,力大无穷,骨若坚铁。但是仍然不能自主产生天元,只能吐纳天地之间先天存在循环生息的天地元炁(音同气),简称天元。
筑基圆满开辟内府的修士,需要开始凝结金丹,进入了结丹境。
金丹乃似有实无,似形实神之物,又与修士神魂性命紧密关联。唯有结成金丹,才能真正的塑造出与外界有别的内在丹心,自主生息天元,随心吐纳乾坤。
结丹修士需要服食水谷精微,天地灵药,化仙药谷物为精华,化精华为灵气,化灵气为神意。再把这千难万难得来的神意带入内府之中作为金丹的核心,不断的用天元冲洗锤炼,去芜存青。最终化为吞吐化炼天元之神物——金丹。
然而修士们在凝结金丹时却不止于“炼气化神”这一步,出身大宗豪门的修士们大多握有结丹法门——结丹术,还让他们还能再进一步,达到“炼神返虚”的境界。
这些持有门派所传结丹法门的修士们,可以把带有自身气息的神意褪去凡浊之尘气成为神意虚气。再借以高深的结丹法门,令这股神意虚气引证万千大道之中某一气象,再以此神意虚气为核心继续打造金丹。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修士们结出的金丹早已不再限于“灵窍慧光生,性现尘情灭”的境界,而是暗合天象,能够生出的天元也大都有了质的改变。
这些神异的天元或是带有五行运转,相生相克之形,或是蕴藏天干地支八卦两仪之至理,或是拟化龙虎象形接其造化伟力,或是如同剑修一般以剑形为我形,化剑意为我意,拿剑心为我心,驱使剑元为天元。
随着这些大宗子弟们所持有的天元性质得到改变,他们的天元也被冠上了千奇百怪的名称。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玄门正宗的“上清神照天光”,变月剑宗的“澄月碎宇”与“镜映星穹”,邪宗无尽火坛的“涅槃凤火”,赵氏龙族的“天子龙息”等。再有就是剑修的剑元,符修的符意。
若是纯以天元神意,大道气象打造金丹,则可得金丹为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