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风从东方来(下)(2 / 2)

法兰西1794 管杀不管填 1713 字 3个月前

在马伦的多方斡旋之下,悬挂奥斯曼帝国旗帜的“希望号”,终于获得准许靠岸。

数日后,在澳门的某处茶楼里,已经从向导变成使节身份的马伦,悠然地坐在一隅,品着香气浓郁的普洱茶,不动声色地与当地商人、水手攀谈闲聊。

一番交流后,他敏锐地察觉到,在清朝这片庞大的疆域之下,正涌动着不安的暗流。连年的灾荒肆虐,加之沉重的赋税压迫,使得无数百姓失去家园,被迫背井离乡,沦为流民。

这些流民宛如风中飘零的蒲公英,只要有一丝生存的机会,便会不顾一切地随风飘散,苦苦寻觅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与此同时,远在巴黎的安德鲁时刻密切关注着“希望号”的一举一动。他的书房中,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占据了整面墙壁,澳洲大陆的位置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红色图钉。

他心里十分清楚,英国早已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地建立起殖民地,若想在海外殖民扩张的博弈中与之抗衡,法兰西必须争分夺秒,尽快抢占先机。而拥有两亿庞大人口的清朝,其中那些走投无路的数十万流民,在他眼中,正是实现法兰西殖民计划的关键突破口。

马伦收到的秘密指令里,安德鲁言辞明确,要求他想尽一切办法,务必说服或是拐骗,清朝的流民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为达目的,马伦精心准备了极具诱惑性的承诺:那里有广袤无垠、肥沃富饶的土地,能让人们自由地生活,还可免除赋税的沉重负担。

然而,马伦在澳门的街巷中亲眼目睹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他心里明白,这些承诺不过是镜花水月、画饼充饥罢了。

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民,在绝境之中,为了生存,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也可能会毅然决然地铤而走险。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伦在与当地秘密会社接触时,结识了一位名叫陈阿水的老者。陈阿水曾参与过反清复明的活动,在流民群体中颇具威望,一呼百应。

马伦初次见到陈阿水,便敏锐地察觉到他身上潜藏的影响力,遂向他极力描绘海外的美好生活图景。

起初,陈阿水听闻这些言辞,眼中满是怀疑与警惕,并未轻信。直至马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澳洲土地草图,以及那些精心伪造的“成功案例”资料,陈阿水凝视着草图与资料,眼中的怀疑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动摇与期待。

“澳洲当真有如此肥沃的无主土地吗?”陈阿水伸手摩挲着胡须,目光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又夹杂着深深的疑虑,不禁出声问道。

马伦毫不犹豫地点头,笃定地说道:“那里地广人稀,随便开垦一块地,便能收获吃不完的粮食。而且,没有官府催缴繁重的赋税,也没有豪强肆意欺压,百姓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他在说这番话时,刻意避开了澳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英国殖民者早已在当地盘踞,可能带来的重重威胁等关键信息。

在马伦的持续鼓动下,陈阿水心动了,开始在流民中间积极传播这个消息。消息一经传出,便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

短短数日,数以百计的流民纷纷涌向“希望号”停靠的码头。他们衣衫褴褛,身形瘦弱,身上满是生活的沧桑与苦难痕迹,可眼中却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光芒。清朝官府很快便听闻了此事,广州知府不敢怠慢,立即派遣人手前来调查。

赶在大批清兵赶来之前,“希望号”等三艘商船已缓缓驶离澳门港,船上满载着八百多名满怀憧憬与希望的华夏流民。

甲板上,流民们纷纷回首,凝望着渐渐远去的故土,有的人默默垂泪,泪水在寒风中悄然滑落,饱含着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有的人则目光坚定,眼中满是对未知远方的期待与向往。

马伦独自站在船尾,望着澳门的灯火在夜色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心中涌起无尽的愧疚。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过是安德鲁手中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而这些单纯质朴的流民,即将成为法兰西与英国在海外激烈争夺殖民地过程中的无辜牺牲品,命运的齿轮一旦转动,他们的未来便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