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战略重心重回东方(上)
回顾1800年之前,欧洲那错综复杂,且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之上,倘若平心静气、客观公正地审视各国间的关系,政治家们便会发现圣彼得堡的“老大哥”保罗一世,对于万里之遥巴黎的“小老弟”安德鲁,确实称得上是情义深重。
不得不说,沙皇保罗一世行事风格别具一格,举止行为常常显得乖张怪异,在政治智慧与谋略的较量场中,也远不及他的母亲,前任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那般老谋深算、目光如炬。
由于保罗一世登上俄国皇位的这一权力交替,彻底改写了欧洲的战略格局,也为安德鲁带来了干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正是缺乏谋略、目光短浅的保罗一世的突然上位,取代了那位善于权谋、手段狠辣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才使得安德鲁能够毫无顾忌地施展拳脚,大肆吞并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在扩张的道路上一路狂飙,且无需担忧欧洲列强会在此时联合起来,对法国的这一系列扩张行动进行强力干涉。
让历史的指针,重新拨回到1796到1797年,欧洲大陆这段战火纷飞的时期。此时的法国-军队士气高昂,在德意志与意大利的战场上,凭借成功的战略战术,先进的武器装备,良好的后勤保障,一路高歌猛进,锐不可当。不过一两年的时间,法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战火从莱茵河蔓延至奥地利境内,让整个欧洲为之震颤。
此时,安德鲁的所谓生父,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即便是政治敏感性如何迂腐不堪,同样也察觉到法国势力的急剧膨胀,已然对欧洲传统的政治秩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出于对自身国家利益的深度考量,以及对地区势力平衡被打破的深深忧虑,威廉二世当机立断,抛弃了那一丝丝的所谓亲情,迅速借助外交手段,成功联合了奥地利、丹麦与瑞典等国的君主,谋划着对法国展开强有力的外交施压,试图通过外交层面的围剿,迫使法国收敛其扩张的野心。
不仅如此,威廉二世的枢密院顾问们,还一度要考虑联合英国,意图对法奥之间已然打得如火如荼的战争进行武装干涉,期望借助军事力量,从根本上遏制法国的扩张势头,维护欧洲旧有的政治格局。
当然,正是威廉二世这一番决策,也让安德鲁彻底抛弃了负罪感,在提前两年就开始图谋普鲁士及北德意志的征服。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朝着对法国极为不利的方向迅猛发展,法国即将陷入被欧洲列强联合绞杀的绝境之时,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局势走向的最大变数横空出世,这就是保罗一世成为俄国沙皇。
长期以来,安德鲁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与快人一步的谋略。他精准地把握到了保罗一世的个人喜好与心理诉求,果断展开了一系列不惜血本、极具针对性的大手笔运作。
懂得如何“烧冷灶”,追求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的安德鲁执政官,派出自己的副官,科兰古侯爵赶赴圣彼得堡,干方百计的迎合隐居在圣彼得堡西南24公里外,加特契纳宫里面的保罗皇储。
为此,安德鲁不惜花费重金,让军情局的人成功收集了,前医院骑士团(今马耳他骑士团)首领,让·德·拉斯蒂克的随身宝剑和作战盔甲,并将它们作为敬献给俄罗斯皇储的礼物。
等到保罗正式成为俄国沙皇后,安德鲁不仅出卖了盟友奥斯曼帝国,还在法俄两国的经济合作等方面,给予圣彼得堡诸多优厚的条件与支持,这其中包括给予俄国最惠国待遇。
这些用心良苦的举措,如同神奇的润滑剂,迅速拉近了法俄两国原本疏远已久的关系。
在保罗一世那一意孤行的决策下,圣彼得堡方面最终拒绝加入普鲁士和英国倡导的,联合其他欧洲国家谋划限制法国的战略联盟。
不仅如此,俄法两国之间原本冰封已久、近乎断绝的外交关系,也在这一系列积极互动的推动下,迅速解冻,两国邦交得以顺利恢复,重新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转变,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激起干层巨浪。普王威廉二世在听闻这一消息后,内心顿时充满了疑虑与不安,他笃定地误以为法俄之间已然秘密达成了一个针对普鲁士、奥地利与英国的“反普奥英联盟”。
毋庸置疑,以当时欧洲各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过往的战争历史来推断,倘若法俄真的结成了同盟,那么普鲁士毫无疑问会继奥地利之后,沦为这个联盟的下一个主要目标。
毕竟,仅仅回顾一下七年战争那段惨痛的历史,便能清晰地看到普鲁士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即便是腓特烈大帝这般拥有雄才大略、在军事指挥与政治谋略上都堪称传奇的英雄人物,在法俄两国的联合攻击下,也险些陷入绝境,遭遇灭顶之灾。
当时,普鲁士的首都柏林,以及东部重要城市柯尼斯堡,都一度沦为俄国人之手。以至于腓特烈大帝本人,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与心理负担下,几近绝望,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达到了顶点,甚至一度产生了服毒自杀的念头……
在大臣们的反复劝谏与理性分析下,本就行事谨慎、善于权衡利弊的威廉二世,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权衡了联合英国、瑞典出兵援助奥地利这一方案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