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大明,超忆超算(2 / 2)

“等我身体恢复了,哥哥去赚钱,让咱全家过上好日子。”

“哼……身体好了就给我好好去你黄伯伯家读书,别整天尽想些歪心思。”黝黑壮硕的身影端着一小锅粥走入屋中,语气严厉,同时转头对两小说到:“老二、丫头把碗收了,过来吃饭。”

“我们去拿碗”两小只端起手中朱然吃光的空碗,迅速的转身往门外厨房跑去。

“好好养身体,等你身体再长高长壮点,就和我一起练武,粮食的事情不用担心,再过个把月就是稻谷收成的时候了,不愁没粮食吃。”朱柏虽然这样说着,只手眉宇间仍有一丝解不开的忧愁。

听到练武两字,朱然的内心一阵激动,想早点看看这个时代的武艺和现代社会的武艺有什么不同,毕竟现代他是自幼练武,跟着爷爷学习各家流派的武艺。

八卦,形意、太极等等内家拳无不精通,并且实力还达到了化劲宗师,化劲者,贯通全身,调理内脏,掌握自身。

劲力贯通全身上下,力达牙齿,舌头,指甲,毛发这四梢,劲力遍布全身,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对于创立于明朝的内家拳,这时候武学传承还没经历清朝时期的大清洗,能够学习最正宗的传承,让他攀登更高的境界。这对一个“武痴”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也正是由于对武道更高境界的追寻,才导致了他在三十岁的年纪就“意外身亡”。

二十四岁就达到化劲,但是三十岁还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这不得不让他采用过激的练武方式,“电击”或者更确切的说是“高压电击”。

普通家用电压对他这个化劲宗师不能说毫无反应,但作用真的微乎其微,没想到这高压电流是如此的强劲,直接把自己送到明朝来了。

想到这里,朱然不禁想起,二十四岁那年,爷爷把家谱拿出来,并将他们这一脉的来历和他说明,同时把家主之位传给他,当时可把他震惊的无以复加,就差去他们大学给那些明朝历史课题的研究者重新开开眼。

朱然,在家谱里叫朱钦然,族谱第一位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二位大明懿文皇太子朱标,第三位大明建文帝朱允炆,第四位大明皇子朱文圭。

自己的祖先是允炆皇帝的次子,史书上却记载的允炆皇帝次子朱文圭被成祖长期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号为建庶人,对于这一点族谱上也写明了原由:

“允炆皇帝携皇太子朱文奎出走,贴身暗卫于宫中,马皇后心系幼子,诛宫人,易子而出托于宁国公主,后于宫中。

宁国公主置皇子于田庄农户之家,后梅殷驸马溺亡于金水河,朱棣有愧,封梅驸马之子梅永贞为孝陵卫指挥使,守护孝陵,宁国公主遂将皇子朱文奎托庇于梅永贞,自此,朱文圭皇子一脉世代守护孝陵。”

当得知自己家族的来历后,朱然不禁对朱允炆这个倒霉老祖宗感到惋惜,心怀鸿鹄之志,可惜遇到了一个更狠的人:朱棣。

可惜,可叹,毕竟如若允炆继续执政,自己这一脉说不得也能封个王,家族底蕴更加丰富,哪像现在,除了传下来一些书籍和还算全的内家拳之外,没有任何的金银珠宝,也就到朱然父亲这一辈经商使得家族资产丰厚些,往前百多年都在山村里过着穷苦的日子。

朱然也算是朱家的麒麟子,祖传的风水易术,奇门遁甲、画符占卜等书籍都被他融会贯通,内家拳在二十多岁就超越了家族里所有人的境界。

控制住自己烦乱的思绪,朱然不敢再胡思乱想,对于超忆症来说,思维一旦放飞,那么各种杂乱记忆、讯息就会纷沓至来,对于这具虚弱的身体负担太大了。

失眠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朱然来说,控制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在他初步掌控超忆症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

农历八月的清晨,太阳娇羞的躲在山里,淡金色的薄纱在山外飘扬,不大的方山四处飘荡着的薄雾,在金黄色薄纱的驱赶下四处逃窜。一早就被腹中饥饿唤醒的朱然,穿上简单干净的粗布衣衫,在村中不疾不徐的走着,同时比对着脑海中的记忆。

“齐二叔……,黄大伯……,二叔……”早起的不止朱然,天还未亮,扛着锄头的村民便开始下地干活,朱然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不停的打着招呼。

“小然好了吗,多休息休息。”“小然呀,你要看开点,这是我们村的传统,青青……你拉我干嘛,哦哦,我不说了……”

“小然,昨晚听说你醒了,咋这么快就下床啦。”

听到这些七嘴八舌问候,朱然不禁有些扶额,村里就数他辈分最小,咋办,长辈的关怀,得听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