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昭早对边关战事做好了打算,八百里加急一传进皇城,圣旨和兵符就赶着劲儿传去了京郊兵营,正练兵已久的平国公韩修当即领命,挂帅出征。
他虽年纪轻轻,但战功赫赫,可谓是大陈之“冠军侯”。
皇帝信他,但仍然按照惯例派出了监军,正是在本来被夺去官职、赋闲在家的方含光。
韩修与方含光私教甚笃,两人都是皇帝陈元昭一手提拔的天子近臣,该如何行军打仗,早就领会上意了。
……
边关鼓角一动,京城中不光淑妃倒了台,那向来眼高于顶的安康大长公主也被锦衣卫压进了诏狱。
她私通齐王陈元盛一事,虽然做的隐秘,但早已被锦衣卫密探察觉。
她怀着报仇的希望送到舍延和西夏的信,其实早都被人拦下来送到了皇帝的雍和宫里。
皇帝捏着那几封大逆不道的信看了一眼,也不动气,只在心里做好了盘算。
忍一时之气,将来总有斩草除根的机会。
这个姑姑本来就不喜欢他,当年夺嫡迫于无奈扶持了他一把,在他登基后挟恩自重,处处以长辈自居,后来又因为女儿姬繁艾的死大闹宫闱,私自动手勒死了妃嫔金常在……
种种事端,皆是欺君罔上的大罪。
如今私通敌寇的信一封,安康合该以死谢罪了。
皇帝大手一挥,赐死了煊赫三朝的安康大长公主。
安康心如死灰,她看到圣旨,不挣扎也不谩骂,只念叨了死去的女儿姬繁艾一句,“小艾,娘不能给你和孩子报仇了,咱们一家人这就团聚去……”
她一口喝尽杯中鸩酒,痛痛快快的奔赴黄泉。
心里的恨还没消,但此去一路上有焦嬷嬷陪着,从小到大,焦嬷嬷从没离开过她。
她也算甘心了。
这对主仆双双赴死的心愿得偿,但皇帝的心却仍然拧成一团。
靖边侯旗子一举,暗地里的牛鬼蛇神都纷纷站了出来,好叫他瞧瞧,青天白日下面都是些什么样的臣民。
平日里高呼万岁,反贼一来就脸色大变,像揭去了一层伪善的人皮。
在天台山礼佛的如太妃又闹出了幺蛾子。
他这些名义上的长辈们,自小就瞧他不起,如今他当了皇帝,她们还是一样的轻慢。
安康如是,如太妃也如是。
如太妃是先帝最宠的妃子,膝下只有一子,封为泰王。当年夺嫡之事惨烈异常,泰王志大才疏,心思粗笨,很容易就着了陈元盛的道,最终死在秦楼楚馆的斗殴之中。
先帝虽然震怒,但泰王死得不体面,他就没心思仔细探查,只得草草的落下了案子,将泰王以亲王之礼下葬。
泰王死时尚年轻,没有一儿半女,自此绝了嗣。
如太妃发了疯一般报复陈元盛,暗地里又暗暗支持陈元昭,才让他能够荣登大宝。
说起来,如太妃吹得耳旁风功劳可不少。
陈元昭继位以后,比照着皇太后的位份对待如太妃,尊敬和赏赐一样没落下。皇太后知道这是在还人情,也不反对,反而和陈元昭一起厚待如太妃。
老了老了,那些往日争端都过去了。
如太妃一辈子顺心得当,晚年丧子丧夫,整个人没了往日的风采,她整日待在皇宫大内,瞧着那座宫殿当时和先帝一起游玩过,那枝花当时和先帝一起亲手栽过……这座辉煌的皇城里,布满了她和先帝还有泰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