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八年的冬天来得早,走得也早。
第一场秋雨下的时候赶着趟子来了,玉液池第一块冰碎的时候又赶着趟子走了。
春水汤汤,春风荡荡。
偌大的皇城里到处都是屋檐落水的声音,“嘀嗒嘀嗒”倒也清越。墙角里正好钻出几簇细嫩的草叶子来,有了雪水的滋润,长得越发茂盛。
方景颐怀胎已近十月,每日在旖霞阁里休养,养得她珠圆玉润,腰身也丰满起来,倒有了几分杜蘅芜的风姿。
她无聊的数着屋檐上落水的滴数,“一百滴,一百零一滴,一百零二滴……”
这碧瓦飞甍上不知堆积了多少冬日的残雪,一出太阳就化成了一片湖泊,从屋檐上颇有气势的滚落。
那声音让她想起了以前李婕妤的歌声,也是这样的清越自然,不落俗套。
可惜淑妃灌了李婕妤一杯辣椒水,再好的嗓子也暗沉成了破锣之声。
这半年里李婕妤再没出现在众人面前过,连带着红缨也消失不见。
怪可惜的。
日头每天都灿灿的照着,那屋檐流水也依旧淌着,方景颐百无聊赖的过着一天又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放风,却不意她的孩子就是在这样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出生了。
那天八百里加急,从边关传来了平国公大捷的消息,哥哥方含光的信也终于远远的递了回来。
安然无恙,家人勿念。
她攥着信封喜极而泣,一番大喜之下动了胎气。
那孩子也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喜悦,忙不迭的跑出来赶这次普天同庆。
她挣扎了一夜,嘴里的人参片咬成了碎块,喝下了一大碗的汤面,才把大陈的三皇子生出来。
彼时陈元昭也接到了边关大捷的喜报,尚来不及大喜一番,就听到方景颐动了胎气的消息。
他匆匆赶来,站在旖霞阁的合欢树下,看着一院子的宫女嬷嬷来来往往,屋内是方景颐尖着嗓子的叫声。
他不自觉攥紧了拳头,在心里默默祷告,惟愿列祖列宗保佑方景颐母子平安。
从黄昏站到深夜,风露披了一身,陈元昭依旧定定的站着,谁也劝不走他。
听到大陈三皇子那嘹亮的哭声,他悬着的心悄然放下,称这小子有福气,是大陈的“麒麟儿”!
于是这刚出生的孩子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陈行麟,寓意吾家麒麟儿是也。
天下安定,麟儿诞生,这么好的兆头是大陈国泰民安的征兆。
方景颐的位份也从三品贵嫔晋升到了九嫔之首的昭仪。
在这个档口,陈元昭想起了许久不见的二皇子,那孩子白胖可爱,灵活知礼,是蒨充仪教养的好,兼之平国公得胜归来,不好薄待了功臣亲眷,于是也厚赏了杜蘅芜一番,但位份却是丝毫未动。
姚念谙陪着陈元昭在院子里站了大半夜,她那一腔的真情实意让陈元昭动容,他又想起了死去的萧宝莹。
年少的萧宝莹就是这个样子,质朴天真,满腔热情。
年长的萧宝莹死了,年少的萧宝莹又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