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婚(上)(1 / 2)

香闺暖 墨玉清幽 1542 字 2020-04-28

永宁五年八月二十日端王世子大婚,这一日普天同庆,百官来贺。

这日刚交五鼓天还未亮,宫嬷嬷就引着全福人丰城伯府谭夫人笑吟吟地进了筠娘闺房。

筠娘已按时起身,披散着及腰的长发,穿着洁白的中衣,由竹月和甘露陪着,端坐在床边静候。见谭夫人进来忙起身盈盈施礼。

谭夫人见了筠娘先是一怔,半晌回过神来,看向一旁满脸慈爱,眼神欣慰的宫嬷嬷。

心下思量,这样的仪态,这样的美貌,也难怪筠娘能从一众贵女中脱引而出,嫁入端王府。

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规矩丝毫不差。宫嬷嬷满意地点了点头,服侍筠娘去隔间沐浴。

随后进来的顾夫人忙给了谭夫人两个红封,“是我和我家老爷的一点心意,还请夫人笑纳。”

谭夫人笑着接了,给顾夫人道喜。顾夫人笑着客套几句忙让坐,采苓斟上茶来。

谭夫人坐下笑道:“府上三爷先是进士及第,后又得了长子。如今筠娘高嫁端王府,成了尊贵的世子妃,梁大人更是天子宠臣,实在让人羡慕得紧。”

顾夫人笑着摆手:“哪里,哪里,夫人谬赞了。”

谭夫人看着笑容满面的顾夫人,又道:“听说筝娘也与前科吕探花定了亲?这全福人我可是先预定了。”

顾夫人笑着点头:“一定,一定,到时一早就去请夫人。”

隔间里,宫嬷嬷将手搓热,匀了香膏自筠娘玲珑的曲线划过,低声嘱咐她:“可听到了,现下京中各家夫人小姐都在关注你,连带着也在关注你们这一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入了端王府务必谨言慎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行差踏错。俗语说登高必跌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定要谨慎行事。”

筠娘听了,轻声道:“我知道了,嬷嬷。”

虽然一早就有了心里准备,可真当大婚到来之日,筠娘心里难免紧张。

香汤沐浴过后,由宫嬷嬷服侍着坐到镜台前,谭夫人笑着上前帮她梳头上妆,随后宫嬷嬷和竹月为筠娘换上霓裳霞披戴上步摇冠。

顾夫人看着今日美得惊人的女儿,心中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慨,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

正伤感着,只听一道更加响亮的哭声突然自身后响起,众人疑惑着望去。

只见廖夫人和阮夫人带着女儿儿媳由各自的丫鬟仆妇簇拥着走了进来,同来的还有姑太太梁氏和舅太太鲁氏。

如今的筠娘已今非昔比,梁氏看在眼里有片刻的恍惚。想起在家颓废多日,今日更是醉得不醒人事的儿子,心里有淡淡的怨怪却是再也不敢对着筠娘发作了。

阮夫人坐下笑着夸赞道:“筠娘今日可真漂亮,就连我一个妇人都怎么瞧也瞧不够。”

筠娘羞涩的笑了笑。

箬娘哭着跑过去携了筠娘的手,眼中饱含着浓浓的不舍,一直紧紧握着她的手没有松开。

筠娘安抚般轻轻抚了抚她的手,箬娘一顿,反而哭的更凶了。

谭夫人听了扭头看去,只见床边的小姑娘呜呜咽咽正哭的伤心,圆润的小脸红扑扑的,眼睛已经肿的像核桃。

谭夫人见了只觉稀奇,时下京中的大家闺秀个个戴着假面,独这小姑娘倒是爱憎分明的紧。

阮夫人见女儿伤心,也湿了眼眶,又怕旁人觉得女儿莽撞,忙向众人解释道:“她们姊妹感情最是要好,箬娘这是舍不得姐姐。”

几位夫人笑着点头。有人哭嫁是吉利事,证明新娘子人缘好,并没有人出声阻止。

直到听到外面有人喊:“世子殿下亲自来迎亲了!”

众人一惊,纷纷站起身来,历朝历代皇室娶亲可没有几个亲迎的。

筠娘没想到殿下会亲自来迎娶她,脸上的笑容也变得紧绷了许多,这时一方边沿绣着如意牡丹,四角垂着大红流苏的红盖头阻隔了她的视线。

外间厅上很安静,众人都屏息以待,没有丝毫的噪杂声。

许是殿下身份尊贵无人敢拦,很快听到了前面厅堂上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

在众人的殷切注视下,高大挺拔的世子殿下迎着光大步走进来。

魏仪在厅中站定,撩起大红的喜服衣摆,依着寻常官宦人家的礼节,跪下给瓒老爷磕了头。

“殿下不必如此多礼!”

屋中人顿时慌了神,瓒老爷更是惶恐着站起身来亲自扶殿下起身。

魏仪又给顾夫人敬了茶。

顾夫人也忙站起身接了茶,看着尊贵的女婿嚅喏着什么也没说出来。

瓒老爷就道:“时候不早了,迎亲吧,别误了吉时。”

筠娘隐约中听到了父亲的哽咽声和母亲的低泣声。

片刻后哥哥转入内室,将她背出闺房背向喜矫。

筠娘安静伏在哥哥背上,眼前一片艳丽的红,什么也看不到。只觉得离家离亲人越来越远,筠娘下意识的紧紧抓住哥哥肩头。

云箫俯身将妹妹送入喜矫,回身时猝不及防看到了肩头袍服上的褶皱,心中顿时一疼。

临大红轿帘落下前的一刻,云箫伸手一把握住筠娘的手腕,看着这个自幼被家人娇宠的妹妹,低声叮嘱她:“若真的不幸有一日被殿下厌弃,妹妹便自请下堂,千万不要在别人的掌控下独自苦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