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后。
战争终于结束了,以大历和安公主远嫁北坞奉天亲王,并割让沧州、泛州告终。
大历算是大败了。为此,景德帝还特地下了罪己诏,引得上下一片唏嘘。
承璋对此很是不啻,战败拿一个公主和亲,何其荒谬!
不这场仗倒是对承璋家没什么大的影响,余家手握六十亩良田,到现在算是彻底缓过气来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人也没影响,这两年下来,饿殍越来越多,流离失所的,需要赈济的,弄得官府是焦头烂额。所幸最终是安稳了下来,近日正在不断遣送原籍。
如果真要说发生了什么大事的话,那应该就是承璋休了学。
为此,他废了一大波口舌。承璋清醒的认识到了风雨飘摇之中,恐国将不国,无国亦无家。
窝在一方书院里,读十七八年圣贤书,一朝中举再给断断那狗屁案件,有什么意思呢?
他要做出一番与别人不同的事业来。科举是要的,但现在年岁还小,不妨体验一把别样的人生。
是以,他说一千道了一万,求爷爷告奶奶,甚至罚跪了好几次的祠堂,才总算是把这暂时休学的事情给办了下来。
一方面,他在皇上赏他的三十亩菜田里,挖了一方池塘,抓了好些龙虾进去养着。因为龙虾一年还不好繁殖起来,所以他决定暂时将龙虾放一放。
准备把矛头对准十三香的配料。
十三香他倒是知道是哪些料,但对于具体的数目不是很清楚。这几个月他不停的实验,总算在前些日子找到了合适的配方。
在中药铺子里买了之后细细研磨成粉,紧赶慢赶的做了一些成品出来。
用十三香做些炸串出来卖,也是一笔收入。
参照现代的炸串摊,他订制了一些板凳,又找余老爹做了好些竹签和木盘子,还买了一些油纸以供打包
因为这里不像现代能批发那些冷冻的产品,能出摊的东西就少了很多。现在他准备好的食材主要就是里脊、金针菇、年糕、素鸡、豆腐之类的。他定的价格是素的一文一串、荤的两文一串。
今天就是他出摊的第一天,他的心里也很忐忑。他给自己的烧烤摊取了名字——秀才炸串。
他自己倒不觉得秀才卖烧烤有什么不对,毕竟现代本科毕业送快递做骑手的人多了去了。只是余老爷子觉得十分丢脸,连着余老爹也数次规劝于他。
丢脸归丢脸,到底还是自己的孩子,余老爹还是选择帮着一块儿来出了摊。
交了些摊位费给衙门,承璋就在镇上市场开始摆起了摊子。
起了锅子,将热油煮沸,承璋先是给自己炸了几串并撒上他独家秘制的调味粉,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吃一口喊道:“来一来,看一看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秀才炸串,秀才亲自炸的啊,吃了我炸的串,你家孩子明年也金榜题名啊。”
一旁的梁氏和余老爹都被惊到了。刚放了东西呢,余承璋这就叫上了,而且叫喊声居然还如此“专业”?
不得不说,吆喝还是挺有用的,不少人都好奇这个秀才的名头,走了过来。
“大叔大伯,独家秘制的调料加上我的手法,我敢说我的秀才炸串是天下独一家的,要不要来尝尝呀,今日第一天开业大戏,素的一文一串,荤的两文一串,买三串荤的我就送你一串素的了啊。这样的优惠以后都没有了啊,要买的赶紧了,今天带的不多。”
一位身穿湖蓝色长袍的大伯看着承璋一通叭叭叭的,好奇的问道:“这秀才炸串,难道真是秀才炸的吗?”
“是嘞,我乃甲午科第十名余承璋,确是秀才无疑。”
“你个秀才怎么行起商来了?”
“人各有志。”
“你的志向难不成就是卖吃食?”这下围观的哄堂大笑起来。
“非也非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各位老少爷们,炸串吃不?”
许是好奇,也可能是迷信,话音一落,围观的好事群众里就有人举了个铜板说道:“吃,我吃,给我来一串。”
“好嘞,您看看要什么样的。这是猪里脊,这是年糕,这是肉丸子……”
“呃,来一串里脊吧。”
“好嘞,里脊一串,收银两文,承惠承惠。”
承璋用夹子把里脊一夹,放进了油锅里。霎那间,火热与冰冷相遇,黄色的热油将暗红色的猪里脊吞噬,释放出浓烈的肉香味。
几十秒后,承璋捞出肉串,撒上了十三香粉。
“这是什么?”
“独家秘制,您尝了就知道了。给,您的里脊串。”
那人拿着串先是闻了闻,然后咬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