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气最是变化无常的,你知道了天上的哪朵云会有雨?若是突然来了天气,人们常常嘴里含着饭,叮叮晃晃地紧攒麦子。各家场上一片乱忙乎。要是有几天好天儿,大晌午地再勒霍弄几次,干得就快多了。
倒腾着麦子,还得下地去种麦子。用牲。把麦茬一沟沟地串好平好,再重新犁棒子沟,再在沟儿里有距离地点种,施底肥。
地里一个老庄稼把式边均匀的撒种边教训着他的孙子,不会撒点种,麦种是自家的,棒子种子花钱买的,可得省着使,孩子不服,老头很倔,爷儿俩惹得周围人一阵哄笑。
棒子种完麦秋就快过完了。麦子晒干装袋入家,那片场地种上了谷子或是糜黍。
一个麦秋下来怎么也得十几天。苏梦影这才深切体会到人们为什么都那么拼命似的想要儿子,在这一系列农活中有力气的男人比女人干的多。就拿浇地来说,爬大渠安泵得男人。就算是有机井的地块,那沉重的电机两个大男人拾着还吃力呢,更别说女人了。
连日来起早贪黑割麦子,,没日没夜打麦子,苏梦影第一次这么累。在娘家时她只是跟着干,打麦子时她是最轻松的那个。如今得事事抢在前头,累得她在挪机子时扎在花秸里就打个瞌,也顾不上脏,在哪儿都倒头便睡。饭做好了也没心思吃。脑袋沉沉的好象总是在缺觉。思谣送给了妈看,这时候也顾不上想她了。
这样的麦秋接连过了两个,她己经适应了。当第三年杏儿上市时,苏卫国哥儿俩和卫兵三家搭帮买了台新型脱粒打麦机。苏梦影看了便窜掇三姐和她的妯娌姐妹儿几家搭帮也买了一台,这下再也不用追着风扬麦子了,直接出麦粒,省时省力多了。
苏卫国外出打工干得很不顺心,常是活儿干了钱不好拿到手,往往答应多少到完活儿不按数给,更有白白干了一年拿不到工钱的。他死活不愿意出门了,磨着大嫂子掏出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台割麦机。起初大嫂子还不大愿意,生怕白花钱买了没人用。可看到找他割的人都排不上队,甚至于为抢先割上都快打起来了,可把她美坏了。
苏卫国干活细心,麦茬放得矮,只需把割不到的地头垄边用镰刀一找,然后捆成捆,拉回家就行了,再也不用弯腰苦割了。有了割麦机,解放了。
大哥挣钱顾不上家里地,他年年动手比别人早,苏梦影他俩和二哥嫂帮着捆和打。
新打麦机只用了二三年,就有人从河南儿(天津市的边县)领来联合收割机。苏卫星也在领车人之列,刚开始人们还不舍得全都用联合,剩一两块地手捆机打。
其实早在镰刀割麦时就有一两联合收割机,价钱高不说,麦茬放太高了,只撸下麦穗,还落地里那么多麦粒,让它它很不受不近。甭看粮食不值钱,可也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糟蹋在地里也让人心疼。如今的联合收割机改进了,基本上不落粒,麦茬也比原先矮了很多。等全收完了,用火一烧,播种机种上棒子完事,因此到这时处处狼烟四起。
用联合收割机的人们越来越多,见其中利润可观就有更多人去领车,价格也就一路降下来。
人的脑子也开窃了,不就多花点儿钱吗?还省着暴尘扬场地打麦子了呢。不光人轻省了,还节省了时间多挣点钱呢。到了麦秋你就看吧,各个田间地头总有大群人们排着一大长队,大货车,三马车,拖拉机,小四轮依次排开等着收麦子。过年的时候都不会聚集这么多人。
人们议论着,闲谈着,说着现在不收公粮了,改由村干部去各家收农业税水费了,感慨着种地越来越不上算了,净往里投钱不挣钱,种地花钱不算这税那费,还有乡县再加上统筹费什么的,还挣啥钱?象二姐这样的人家就放弃了种地给了别人种,只不过还得给人家出种子化肥钱。
大哥的割麦机在联合大进前时淘汱了,陆续又添了塇地机,棒子麦子播种机。棒子麦子不挣钱了,有的人开始种瓜菜,塇地活多了。
过大秋收棒子也不那么累了,只需把棒子掰下来,就有收棒秸的人弄走卖草料了。就是不卖草料也是用车拉完棒子,用破碎机子粉碎在地里当人茬肥料。牲口基本上用不着了,也不给它们备草料了。现在是时风,五征巨力三马车的天下。
只短短几年人们就一下子从纯体力中解脱出来。人们不再打场占地了,争占公路边,也有把自家院子铺了地砖,麦子晒在自家院里。
通往各村庄的主路也陆续修成了公路。大概是各位领导们都有了”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
地里不出钱,人们开始找别的挣钱门路,养鸡的,养猪的,养鸭的。还有失败的养水耗子(没考证,不知学名)的,养了没人回收,销路不畅只能散卖,各地集市总有人在低价出售。
可能是看了潘长江巩汉林的小品“要想不受穷,少生孩子养狗熊。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总之,少生孩子,找辙挣钱。
那几年真是快速发展,村里的自来水就是那时安的。
二姐的家俱越干规模越大,他们在县城买了房搬了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