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在传说中是二郎神的名字,即清源妙道真君,又称灌口二郎,二郎真君,显圣真君,昭惠灵显王,广济王子,金花太子,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在中国古代传说和民间俗神信仰中不仅神威显赫、善猎能战、而且正直仁义、为民除害、显圣护民。
宗教典籍《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简称二郎宝卷),《惠民大帝解厄心经》,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中均为独生子,据传二郎母亲尊天为大,故号其唯一的孩子为二郎,杨戬阙庭有第三只眼,可辨别妖魔鬼怪,身佩三尖两刃刀,哮天犬追随其身,神通广大,变化莫测。
远至唐代就已经有二郎神记载,五代为蜀国护国灵应王,两宋之际不断发展,信仰大盛,宋元以来官方皆有封赐,明清时期民间宗教和文学小说在民间流传使其更加广泛和深入,作为中国民间神灵信仰体系中一位影响深远的神祇被广泛信仰和崇拜,民间有二郎庙祭祀。
人物出身
在名著《西游记》中二郎神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是玉帝的妹妹下凡与一名姓杨的凡人结合所生。
在《二郎宝卷》中二郎父亲杨天佑是上天“左金童临凡”,母亲云花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
古典神话《封神演义》中,杨戬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徒弟,阐教第三代,修成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封清源妙道真君。
三只眼
杨戬的额头上有天眼,三只眼是他极为明显的外观特征之一,关于第三只眼来源于古蜀王蚕丛。它是古蜀文化孕育的结果。第三只眼形成的条件是古蜀“崇目”的信仰。
《灌江备考》:“二郎为蚕丛之后,故额上有一纵目。”
车王府曲本《封神榜》:立生一目三只眼,额下风飘三绺髯。
《说唐三传》神听了老祖之言,当中神目睁起。
少年相
杨戬形象是一个面白无须
气宇轩昂的少年,宋朝官方称灌口二郎是郎君神《事物纪原》卷七时国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县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要所谓冰次子郎君神也,被称“郎君”说明年纪不大的,[9]明朝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少年都美清源公”《西游记》也写道:“你是何方小将”“你这郎君小辈”都表明少年相。[9]清朝王士祯的《秦蜀驿程记》记载:即事陪祭官四川布政使高起龙,成都府知府张文灿奠献,礼毕,唐视殿宇神像,是一年少,金冠束发,似世俗所谓灌口二郞神。”灌口二郎从宋朝到清朝的固定形象就是少年相。[10]
名字释义
杨戬姓杨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四川是杨姓第一大省,杨戬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本土神,戬是剪除,灭除,也有铲除,歼灭之意。《说文》戬,灭也。从戈,晋声。《诗·鲁颂·閟宫》实始戬商。
生日诞辰
二郎神生辰日,记载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也有六月二十六
农历六月二十四
1《东京梦华录》:六月二十四日,为川西灌口二郎生日,庆典在神保观举办,
2《狯园》:“又传六月廿四日是神诞生之辰。
3《蜀中广记》:六月二十四日竞渡二郎川主诞辰
4《坚瓠集》月二十四日,为清源妙道真君诞辰
5《清嘉录》:“六月二十四日为二郎神生日。
农历六月二十六日
1六月二十六祭祀二郎神,《增补万全玉匣记》:(六月)二十六日真君圣诞”
神兵法宝
三尖两刃刀——也称二郎刀,主要功能为挑和刺,是长柄安上像剑一样的双刃尖刀的长兵器,双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状。
1只见闪闪灼灼,一口三尖两刃刀,(《封神演义》)2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西游记》)
金弓银弹(弹弓)——弓形弹弓,不仅用于战争,还用在日常的打猎中。
《封神演义》中:“弹弓在手,随手发出金丸”。[2]《西游记》中:“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4]
太阿剑——锋利无比,能斩万物。
《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共工试太阿。”
开山斧——威力巨大的神器,一斧下去,地动山摇,有劈山之能。
《二郎宝卷》:“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
缚妖索——看似一条简单的绳索,但却法力无边,可以自动捆缚妖魔,捆上就跑不了。
《二郎宝卷》:“缚妖索,斩魔剑,八宝俱全。”
斩魔剑——斩妖除魔的宝剑。(《二郎宝卷》)赶山鞭——具有无边法力,一挥间天崩地裂,山摇地动,可以操纵土地和山峦,驱赶群山,让山脉顺着鞭势移动。
出处:道教正一元皇派,玉帝敕赐竹鞭印信,名之为“赶山鞭”。
照妖镜——照出妖物的原形。
《二郎宝卷》: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
青锋剑——斩蛟屠龙的宝剑。
《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唱道:“……青锋(剑)一下斩狂虺”
锟铻剑——透如水晶宝剑,剑身寒光闪烁,锋芒毕露。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三尖刀紧劈铜脖项,锟铻剑光彩似冰霜”
长枪——兵器,实名不详。出自《封神演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