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逆风执炬 上(2 / 2)

云胡不喜 永定四十年 1611 字 2021-07-14

“开放海禁之事,这份折子一上,你有几成把握能叫父皇松口?“项光负着手站在地上,来回走动,拇指摩擦着白玉扳指,看着站在一旁的子璋。

“说实话,臣完全没有把握。”子璋看着项光,平静的说。

项光闻言愕然。

“但殿下恕臣直言,话不可不说,折子也不能不上。”自打官授詹事府,知晓了项光的身份,子璋非但没有因之前冒犯过太子而诚惶诚恐,反而时常和项光秉烛长谈。之前宫外的几次交往,二人都只是觉得对方有趣,是个值得相交的人,没想到几番夜谈,两人彼此在多处意趣相投,竟生发出相见恨晚之感。

“现在的情形,殿下是知道的。禁海虽为吴朝开国国策,但今非昔比,不合时宜的法令总不能永远一成不变,新杯不能永远盛放陈酒,旧典也该改一改了。”子璋言语十分坚决,掷地有声,“京中浮华之风盛行久已,务实之人得不到提拔,反倒是精于雕琢装饰之辈身居高位。前几日陛下下旨令兵部督造臣敬献的木牛流马,按照图纸,竟没有几个匠人做的成品可以拿得出手。若还是一味固步自封,不思变通,殿下,吴朝国本必然受损,早晚有一日,会拖累万民的福祉。”

项光凝神望着他,微微叹息:“但倘若父皇龙颜震怒,你恐怕要受些委屈了。“

子璋正欲开口,忽然想起,受封的圣旨传来侯府当日,父亲徐启诚特意将他叫去书房,让他“谨言慎行,不可居功自傲”,还叫他好生辅佐太子,切记不可“逾越了君臣父子的本分”。

“臣没有什么可委屈的。”少年淡淡一笑,“既然朝中无人发声,坐视不管,臣既已知晓内情,若不站出来,将会寝食难安。”

朝中党附者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者众,敢于发声者少之又少,既然如此,他甘愿做逆天而行,冒犯龙颜的第一人。

项光转过身,沉默的看着桌上的奏折。

“如此重任,哪里能让你一力背负,祸福天意,我既身在其位,便逃不过肩负其职。成也好,不成也好,我总应该比你承担的多一些。”

-----------------------------------------------------------------------------------------------------------

当传旨的内监漏夜赶来威远侯府的时候,徐启诚和溶月已经准备歇下了。

前来传达圣命的是圣上身边的正六品副总管宫殿监副侍王谷。吴朝法令严苛,只有正六品以上的内监方可不受宫禁限制,在宵禁后出入内廷。王谷来到侯府,见到侯府众人,只道圣命紧急,不必惊扰侯爷和侯夫人,由下人引路,径直来到威远侯次子徐子璋的住处。

“少詹事,圣上口谕,传您即刻进宫回话。”王谷虽说品级不高,但是天子近侍,代传天子口谕,因而他见到徐子璋并不行礼,只是点头示意。倒是子璋撩袍跪拜领旨,起身后又向王谷拱手行礼。

“王大人,圣上深夜传召,不只是何事?大人可否提点一二?”

王谷面容含笑,语气不带一丝倨傲,却也没有半分偏颇。

“所为何事,少詹事进宫便知。”王谷伸手,做出一个请子璋先行的姿势,“少詹事,请。”

----------------------------------------------------------------------------------------------

政华殿,当今圣上陈伯安寝宫。

虽是深夜,殿内却燃了百余支烛火,亮若白昼。蟠龙红烛插在纯金坐台上,烛光明亮,室内却不见丝毫烟尘。皇帝陈伯安坐于东阁内的暖炕上,面前摆着一张炕桌,上面方了一摞奏疏,一支笔搁在砚台上,笔尖朱砂如凝血。殿内侍立着十几名内官宫娥,王谷一路领着子璋进殿,宫婢提灯引路,屈膝俯身行礼,进退有致,连一丝多余的呼吸声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