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逆风执炬 中(1 / 2)

云胡不喜 永定四十年 1544 字 2021-07-14

子璋在距离圣驾五步前撩袍跪倒,向圣驾叩首:“臣詹事府府少詹事徐子璋叩请圣安。”

陈伯安摘下金丝边镶嵌的眼镜,看了一眼跪地的少年,脸上喜怒不明来了,平身吧。”

“深夜叫你过来,是让你帮朕鉴赏一篇佳作。”圣上语气微寒,示意王谷将一奏本递到子璋手上。子璋心中打鼓,起身谢过,捧起内官递来的折子,打开一看。

这本奏疏正是他上呈陛下关于赞成开放海禁,与西洋通商买卖的奏本。

吴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新罗、柔然、天竺、突厥、暹罗、扶桑等国为邻,占据领土面积为诸国之最,物华天宝,地大物博,因此也被以“圣朝”呼之。吴朝世代君主对海外贸易控制极严,禁海令自古就有,并被奉为不可动摇的铁律。因此,此本一上,百官震惊,满朝哗然。

说起来,徐子璋身份非同小可。他是威远侯次子,出身高贵,又承蒙圣恩,年纪轻轻就在詹事府任职。詹事府本就从属于太子东宫,因而朝中众人一时摸不清楚,开放海禁是徐子璋一人的意思,还是得到了太子,或是威远侯徐启诚的授意。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这样的举动既已触犯吴朝立国国本,便会有那激愤的守旧之人站出来说话。朝中不少德高望重,颇有威望的老臣纷纷声讨,说开放海禁无异于倒行逆施,百害无利。一众跟风之人也都借机上奏,他们不敢像那些有功绩和傲骨的老臣那样,公然上奏表明自己的立场,也不敢弹劾太子,为自己日后的仕途埋下隐患,至于徐侯,徐启诚乃开国大将军,军中威望无两,而且在战事将至的紧要关头也不适合弹劾于他,因而绝大部分奏本所痛斥、弹劾的都是威远侯次子,詹事府少詹事徐子璋,同时将徐侯捎带一笔,隐隐责备他教子不严,致使儿子不能遵从祖训纲常。

陈伯安瞧见徐子璋面色发白,面上露出一个饱含深意的冷笑:“此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条理清晰,言之有序,不愧是一篇上乘的佳作。朕一个迂腐之人,鉴赏无趣,就把原作者给叫来了。徐子璋,看见朕桌上这一摞折子没有?都是大臣们议论你的。说说吧,你怎么解释?”

少年此时头皮一阵发麻,不敢在站,俯身下跪请罪万死,绝不敢说陛下是迂腐之人。开放海禁确有益处,臣已然在奏折中写明,并且朝中也有多处弊病,亟待革新,臣绝不敢有半分欺瞒君上。至于朝臣弹劾一事。”少年顿了顿,想起那日与项光的谈话,咬牙叩首,将罪责一身揽下,“若万岁要治罪,臣领罪,此事是臣一人所为,绝无怨言。”

陈伯安轻哂,鼻中”哼”了一声,负手站起来,对着跪地之人嘲讽道都敢拿满朝文武与那邯郸学步之人相提并论,说朕和他们一样只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这样的话你都敢写,你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听闻那语气中连一丝波澜也无,子璋心中一沉,当下也无法深辩。眼角一晃,看见那明黄色龙袍上用金线纹饰的九爪蟠龙正威严的凝视于他。尚宫局掌管天子服饰的女官一双妙手巧夺天工,将这飞龙在天的图案绣得出神入化,尤其是一对龙眼最是传神,栩栩如生,气势非凡,不怒自威,见此情景,子璋额头上不由慢慢沁出些冷汗。

“不过,若说此事全都是你一人的主意,禁海乃我朝祖制,公然违背祖制,朕量你没那个胆子。在你背后一定还有一个人给你撑腰。”陈伯安淡淡的声音响起,语气中含了一缕微不可察的厌恶和冰冷,“朕召你过来,就是想问问,那个幕后主使之人究竟是谁”

“是你父亲,还是太子?”

-----------------------------------------------------------------------------------------------

子璋自打看到那封奏本,便预料到会有此一问,早已下定万全的决心,说什么都不能将项光牵扯其中。少年跪于地上,对万岁拱手:“臣不敢欺瞒圣上,此本确是臣一人之意,与太子无关。”

陈伯安似是低声笑了一下,坐回榻上,用食指弯曲敲了敲桌面,淡淡的开口倒是忠心,身为东宫臣属,你觉得这话朕会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