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河流 许开祯 3689 字 2021-07-02

第24章

现实令邓家英痛心、近乎绝望。怎么会这样呢,所到之处,她被谎言包围,被谎言引诱,被谎言报复。骗局,他们公开制造骗局,欺上蒙下,瞒天过海。其造假之露骨,之大胆,之目空一切,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对下游沙湖县所报的数字,邓家英心里是有准备的,对市里几个部门核查或确认的数字,邓家英也不敢当真。但她真是没想到,这一次,他们做假做得太放肆,太过分。

一踏上沙湖地界,邓家英就被巨大的不安攫住,内心惶惶,焦虑恐慌。后来她才知道,自己还是希望那些猜测与怀疑不被证实,她想看到另一个样子,如同他们报告中写的那样。

但是没有。

他们是做了一些工作的,邓家英和她的团队一开始被带往收成乡,这里是有名的果瓜之乡,沙湖县集几十年心血打造出的一张名片。驰名中外的白兰瓜、黄河蜜瓜、郁金香和银蒂白兰瓜,大板瓜籽、红瓜籽、葵花籽等绿色食品的主产区,也是沙湖的一道绿色屏障。可是邓家英看到的情况并不乐观,跟往年比起来,今年瓜果的收成明显要低,农民们的情绪也很差。县长孔祥云一路走一路发牢骚,说今年收成减了有三成,都是水荒闹的。

“不是说关井压田后效果很显著吗?”邓家英试探地问了一句。

“效果哪有那么明显,井是关了,田也压了,但地下水没了。”

邓家英哦了一声,抬头抹了把汗。秋日的太阳,不但毒,还辣,感觉气力有点跟不上。跟在身后的项目组副组长沈力娇担心地说:“要不找地方休息一下,天太热了。”来时,毛应生再三跟沈力娇叮嘱,千万要操心好邓家英身体,宁可少看,或者不看,也不能让她累着,一旦有紧急情况,马上跟处里报告。

“不热,继续看吧,我还没看见他们关掉的井呢。”邓家英故意冲着沈力娇说,县长孔祥云听出了话外音,冲陪同的县水利局长说:“其他不看了,直接去点上。”

县里是精心准备过的,跟每次应付检查一样,县乡总能搞出几个“点”来,只要到了点上,你想看的都有,而且保证挑不出任何意见。邓家英他们的步子最终停在了三道梁和四道梁的中间,沙漠里一共有十八道梁,都是黄沙堆成的,一道、二道现在完全被绿色覆盖,三道、四道现在算是建设得最好的,到了七道梁、八道梁,几乎就是只见沙不见绿,十道一过,就是真正的沙漠。邓家英看了三个小时,这里确实关了不少井,也压了一部分田。粗略估算一下,压井数有三十多眼。负责介绍的乡长是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他说每个村是按十五到二十眼的任务分配下去的,目前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二点三。身后的沈力娇立马就算了起来,算半天,悄悄跟邓家英说:“按照他们说的,沙湖县现在应该没几眼井了。”

“是吗?”邓家英扭头问沈力娇。

“我是把他们报的打井数跟关井数相减,真剩不了多少。”

邓家英笑眯眯地望着孔祥云。孔祥云装听不见,对很多疑问,最好的态度就是装听不见,这是为官者的一门学问,作为县长,孔祥云对付专家的办法实在是太多。哪怕你是中央来的,照样把你蒙得一愣一愣,何况邓家英他们还归市里管。

“发现没,他们拿过去的废井充数,在上面做点手脚,就成关掉的井了。”沈力娇低声说。邓家英瞪一眼沈力娇,她什么不明白呢!她在流域里奔走几十年,甭说三道梁四道梁,就算到了十八道梁,哪儿随便动一下,她都能分辨出来。令她疑惑的是,如此瞒天过海之术,吴天亮难道不知情?或者,一切都是在他授意下进行的?

等到了北湖,邓家英就实在忍不住了,县里市里提供给流管处的资料,全县要数南湖关井压田任务完成得最好,因为南湖目前是最最敏感的。可邓家英们的脚步刚踏上南湖,就看到村民们正在打井,村支书牛得旺嘴里叼着烟,正在吆喝着指挥。邓家英眉头一皱,再次看看孔祥云。孔祥云也不遮掩,直截了当地说:“没办法,村里连吃的水都没了。”

“没水还往下移民?”

“移民跟打井是两回事。”孔祥云狡辩,并将目光挪开。

“那边又是怎么回事?”邓家英指着远处另一群打井的人说。

未等孔祥云开口,水利局长先骂起了脏话:“这帮狗日,就知道添乱,说好只打一眼的,他们竟敢到处开口子。”

“够了!”邓家英厉声打断骂脏话的水利局长,许是天太热,也许是她心火太旺,发了一句牢骚,身体突然不舒服起来,头上汗珠子直冒,做过手术的那个部位也发出剧痛,邓家英痛得蹲到了地上。沈力娇见情况不妙,马上嚷着送医院。孔祥云也不想让她继续看下去,冲部下使个眼色,几个人搀着邓家英上了车,直奔县医院而去。

邓家英的身体情况很不好,县医院几个大夫做完检查,建议立即转院。“我们不敢耽误,她的身体也不容耽误,还是转院治疗吧,县里条件实在差,这病,拖不得。”完了又告诉沈力娇:“再不能让她工作了,得对她负责!”沈力娇吓坏了,可又做不了主,电话请示毛应生,毛应生不在单位,因公去了省里。他在电话里说:“先做说服工作,让她本人同意转院,我马上联系这边医院。”

但是邓家英坚决不同意转院:“我的情况我知道,这些天是累着了,输点液,休息一下,不用惊慌。另外别四处乱说,嚷得满世界都知晓。”

沈力娇跟随邓家英多年,对邓家英的脾气真是熟得不能再熟,邓家英不愿做的事,谁也没有办法,只好听从安排,在县医院暂时治疗。

错就错在这一步。到了晚上,县里来了人,要求替换沈力娇,邓家英由他们照顾。沈力娇不敢,邓家英见沈力娇累了一天,也不忍心,说:“你还是回宾馆休息吧,我这里不留人,一晚没事的,明早你早点来。另外,回宾馆也不是让你只休息,关井的事,我心里还是疑团重重啊,今天的场面你也看到了,你回去再好好想想,看怎样才能拿到真实数据,并想办法制止。”

一谈工作,沈力娇就不敢不听从了,这次下来,她是主角,这点离开处里时就强调得很清楚。此次流管处要拿的这份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实事求是,同时又能从专业角度给省、市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邓家英在处里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过的,怕副处长毛应生太软,不敢触碰省市的规定,邓家英才让敢于坚持原则的沈力娇担纲此次重任。沈力娇自然不敢辜负邓家英。

沈力娇走后不久,邓家英打发走县里的人,想一个人安静安静。谁知就在这当儿,一个人缩头缩脑进了病房。

来人是王瓷人,龙山搬迁到北湖的移民,邓家英认得的,女儿邓朝露也跟她多次提起过这人。王瓷人以前是民办教师,教了几十年,转不了正,年龄大了,学校把他除了名。王瓷人本来就觉得不公,上访过,不顶用,但心里存下了积怨。搬到北湖,又遇三不管的境况,不平和牢骚就更多,目前已是龙山和沙湖两个县都烦的上访者。

王瓷人进来后,先没急着跟邓家英打招呼,里里外外看了会儿,连卫生间也没放过。邓家英怪怪地盯着他,以为他是找人。“你进错病房了吧?”她说。

“没进错,我就是冲你来的。”王瓷人确信病房里没“埋伏”,才坦然坐下,拉开了话头。

“我是王瓷人,你见过的,也听过。今天我在南湖看见了你,也知道他们把你送进了医院。”

“找我什么事?”

“上访。”

“我不接待上访人员,再说上访的事我也处理不了。”邓家英边观察边说。

“我不要求你处理什么,也不解决什么,只要求你把我的话听完。”王瓷人一点不乱,看来他对上访对如何跟陌生人说话已经很有经验。

“是北湖的事?”邓家英来了兴趣。

“南湖。”

“南湖什么事?”

“他们没关一眼井,新井倒是打了不少。”

“这我知道。”

“你只知道一半,拿废井冒充关停数,对不?”

“对。另一半呢?”

“他们在没有井的地方关井。”

“什么?没有井的地方怎么关井?”

“花一到两千块钱,在根本没井也没水的地方,造个假,看上去跟关掉的井一模一样。”

“你是说?”邓家英激动了,从床上跳下来。

“你不能激动,你身体有病,我不能害你,你得答应我,不激动,我才讲给你。”

邓家英又退回到病床上:“行,我答应。”可内心,还是激动。王瓷人说的这事,她是第一次听到。

这晚,县医院这间病房里,看似老实巴交的龙山移民王瓷人,跟邓家英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许多邓家英并不知情甚至想都想不到的事,都从老实巴交的王瓷人嘴里道了出来。包括县乡村三级如何联手造假,包括为什么不让北湖村民打井,移了民却不让打井,原来就是造成水荒,给省里压力,迫使省里采取别的办法救助谷水市,救助沙湖县。王瓷人说,市县现在的目的根本不是关井压田,而是南水北调,最差也是逼省里给沙湖县引黄河水。说到中间,王瓷人拿出一大撂表。邓家英真是服了这个老实人,他居然把沙湖县六个乡镇五十二个村子跑了过来,将这些村子关井压田的真实数据及造假情况一一列到了表上。邓家英捧着这些表,简直有点震撼。一个搬迁户尚能如此,他们呢,他们做了什么?她一边看表,一边不停地跟王瓷人说谢。

“我得谢谢你啊,太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