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嵩没在文伯身份的问题上纠结太久。
回头就投入了熔炉的建造事宜中。
一天功夫,一座丈许高的熔炉已然建造完毕。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就已经具备了熔炼铁矿制取生铁的技术,直到秦时候熔温也只能能达到最高1300摄氏度,这个温度下,得出的就是含杂质多的生铁,不堪大用。
吴嵩依稀记得纯铁的所需温度貌似是1500摄氏度,只有达到这个温度,才能将生铁中的很多氧化物杂质祛除,再经反复锻打,最后得出韧性极佳的熟铁,甚至是钢。
手拉式鼓风箱在其中的作用就尤其重要。
方向,原理。
吴嵩不是铁匠,但是知晓其中原理,只要把人往这个方向适度引导并加以启发,就是自己要做的工作。
一大早,铁匠兄弟牛庸和牛义就早早候在了院中。
既然有了封地和食邑,还有两千余庄户等着自己去打理,吴嵩便不准备在和蒙毅的赌约上过多浪费时间。
早早了结这里的事宜,再去看看自己即将建成的一方小天地才是正事。
于是,一切都被吴嵩加快了节奏。
六日时限已经过去了一半。
四天,吴嵩笃定,四天时间就能完结赌约,然后狠狠的敲蒙大善人一把,美滋滋的扬长而去。
堂前来回踱步。
在别院里等过了午时,才终于盼来了牛顺。
与之一同而来的是一座半人高的怪异装置。
木质四方外形,前有可来回抽动的双木把手,后有与熔炉底部进风口衔接的装置。
正是到了宋朝才发明出来的手拉式鼓风箱。
只不过由于赶工太急,鼓风箱的外接部分做工都不甚完善,为了防止漏风,故而在衔接部位都蒙上了不透风的兽皮。
牛顺和另外两个汉子小心翼翼地把鼓风箱抬进院子,见吴嵩一脸急躁,连忙请罪,爵爷赎罪,您昨日画给我的原图实在太过简易,许多地方还得小的自行参悟,小的保证,昨日接过您的草图已是宿夜未休赶制,也不知做得对不对,还请您见谅。
老牛,他事勿言,快快把鼓风机抬过去。
看着老牛不满血丝的眼眶,吴嵩心底只有感动,何谈见罪,温言安慰两句后便急急催促道,说着还亲自动手将鼓风装置衔接到高炉底部。
这个时候,不等吴嵩说话,几个蒙府家将已经默不作声的把在场不相关的奴仆等遣散出了院子。
炭火升起。
尝试着拉动了几下鼓风箱,炉火呼呼作响,火苗直窜。
大喜!
待得炉温升高,人站在炉前燥热难耐。
亲自拿铁钳将一大块生铁置入炉中,再往里加了更多的木炭,接着命拉鼓风箱的人加快速度。
火苗已经被拉扯成长长的红色。
嫌拉鼓风箱的家伙动作还是不够快,吴嵩干脆支开他,自己操弄了起来。
一下。
两下。
几十下。
吴嵩额头泛起一层细汗,手头动作却是越加急促,像被狠狠抽打的驴子一样卖力。
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