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蒙恬和赵高的私怨(2 / 2)

李斯暗自摇了摇头,迈开步子将二人甩在了身后,有些事,还是置身事外得比较好。

中车府令赵高,皇室远亲,常年随驾始皇帝左右,为宫中最得始皇帝亲信之人,并被皇帝钦命为二子亥的少师,却在两个月前因为往胡亥寝宫招纳了两名美人,惹得始皇帝大怒,并令内史蒙恬审判赵高,可惜,蒙恬没能读懂始皇帝的心思,依然按照森严的律法以皇子的重罪判赵高车裂,场面一度闹到赵高被押解上了刑场,最后才被匆忙赶至的胡亥救了下来。

蒙内史,先前的闹剧,咱就不要再往心里去了,您可看成?这个时候的赵高对蒙恬的态度还是一心求和的,远没有闹到后来执意要杀蒙恬以泄私愤那么严重,虽然是中车府令,深得皇帝信赖,那又怎样,自己终究是个不完整的人了,再者也只是个替始皇帝管理车马的小小内官,面对皇宫内的风起云涌尚不敢说能做到独善其身,何必还要得罪一个重臣呢?

本官受陛下钦命执行国法,断不会以私废公,赵大人身为中车府令,又兼皇子少师一职,应知律法容不得私情,若有再犯,本将也定按律法执行不误。蒙恬压根就看不起赵高,他眼里只有皇帝,只有律法,这就是他的天,况且赵高犯的还是皇子的重罪,虽然最后被胡亥在始皇帝处求得了免死牌来逼迫自己放人,但现在的蒙恬还是对赵高尤有杀之而后快的冲动,为此还在事后两次上书始皇帝请求复罪赵高,可是却没等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是绝对的忠臣才有的表现。

蒙内史说的极是,秉公执法当然是好事,可是小奴那时也是冤呐,皇子内侍半年一调换是宫规,小奴那时也是依规办事,殊不知怎就混进来两个心有异望的杀才,二公子年幼无知,险些就被那两名贱婢唉,说到底,咱的确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蒙内史铁面无私,小奴也甘领国法,好在陛下明鉴开恩,若是二公子到得晚半步,小奴现在恐怕也不知道成了那株老树下的黄土枯骨了。宣春宫有半柱香的脚程,赵高一副感激淋涕的模样边走边说。

是与不是,赵大人心知肚明,何用本官再说。赵大人,本官还是那句话,不论他否,再遇此事,本官照样依法严办,决不轻饶,好自为之吧。蒙恬目不斜视地走着,一字一句不带丝毫感情,根本就没有把赵高看在眼里。

蒙大人,小奴贱身一个,又是个不全人,一次失误足以令小奴心胆俱裂,惊悸终身,安敢再犯,眼下事已过了,蒙大人何必苦苦抓住小奴不放,你我各退一步,重修于好岂不是美事一桩嘛?赵高看一心想要除去和蒙恬之间的间隙,殊不知在蒙恬心里却成了自证实力的宣威表现,身为心腹内侍,蒙恬上书始皇帝要求重新定罪自己的奏章他自然是有机会看到的,虽然两次都被始皇帝按住不发,但却没少让赵高吃苦头。

什么叫得宠,难道这个蒙恬就看不出来吗?自己两月就官复原职还不足以表现吗?为什么这个蒙恬硬要一根筋的致自己于死地不休呢?这个时候的赵高想不明白,只知道这种忧患如刺在哽,不除不快,恐怕还会给自己留下杀身之祸。

还在脑子里寻摸着要怎样讨好蒙恬,就见蒙恬突然侧过脸来,阴气森森地盯着赵高。

赵大人通天之能啊,莫不是看到了本官呈请御前的奏章?蒙恬话语间透着一股凌厉的杀意,令人不寒而栗。

小奴岂敢,蒙大人多虑了。恐有突变的赵高把身子躬地更低了,唯唯诺诺道。

赵大人,收起你的心思吧,这里是皇宫,天听之下,本官可不想摊个结党的罪名。

两人再没有任何对话,各怀心思默默的走着。

走在最前面的李斯又暗暗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