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众所周知,我大秦之所以能挥戈涤荡腥臊,一统。先君殚心竭虑,废旧变革,当居功首,而至君臣同德,万民同心,更依仗于我大秦律法赏罚分明,犒功有度,才使臣子闻政而喜,民闻战而庆,虎视何雄哉!今有庶子吴嵩,愿献制盐炼铁之法,且二法已成其一,倘若施行,我大秦便再无缺盐之苦,于国于民,都是大功一件,臣等商议,如此有才之士,不妨先封其五大夫之爵,一者为纳其心,二者,可静观后效,倘若再有功于社稷,再行厚赏不迟。臣,冯去疾,请封庶子吴嵩五大夫爵。
臣,李斯附议。
臣,国尉缭附议。
臣,冯劫附议。
一时间,几位大臣纷纷拱手附议。
既如此,这就拟旨吧。
御座之上,王霸之气侧漏的始皇帝一展袍袖,大臣、内侍、宫女如数下跪。
和皇帝吃饭不是什么美差事,寻常百姓求之不得,朝中大臣却如弃敝履,无他,实在是吃不安心,处处谨小慎微不说,连基本的饱腹都做不到,没人敢在帝尊面前胡吃海喝,处处都要顾及优雅,保不准还要挨刀子,虽然面前摆有山珍海味,真正却没几个人下筷子,倒是跟前的酒觥喝得空空如也。
仅仅是帝王关心大臣们的一种表现方式,过了,就成了恃宠而骄,没人愿意触及这个禁忌。
好不容易挨到散场,未走出咸阳宫,李斯和蒙恬就被快步而来的宦官给叫了回去。
李相,蒙内史,快请留步,陛下有事要与您二位私议。
目送其余同僚走远,二人同时停步回首。
但见来者头有巧冠,躬身抱袖,未言先笑而嗓音尖细,姿态极低,早前并未在信殿出现过。
原来是中车府令赵大人,陛下之事,万不能怠慢,还请赵大人前方带路。头束高冠的李斯这个时候已是临近花甲之年了,双鬓白丝参半,但见来者是始皇帝的随驾心腹,态度也十分温和。
目光移到蒙恬处,却只听到蒙恬十分鄙夷地冷冷哼了一声,问道:不知陛下诏我二人去何处议事?
回禀内史大人,陛下已移驾宣春宫。赵高脸色如常,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