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游弋扰乱(1 / 2)

随着安西军的奋力冲击,吐蕃侧翼军队的阻截很快被冲破,毕竟这些阻击的吐蕃军人是侧翼的偏师,而且在阻击战中立足未稳,他们自是难以挡住安西军骑兵阵的冲击。

王海宾率领骑兵阵突出重围,他迅速观察局势,吐蕃大军以雁形阵试图包抄围剿他们,而此时这雁形阵的一面侧翼已经被他们击穿,他们的身后是追击他们的另一面侧翼。

所以眼下吐蕃大军的阵容像一只试图用双翼捕捉猎物的大雁,只是这只大雁断了一翼,同时,这只大雁的另一片侧翼正飞快地收拢,继续扑向目标。

游弋!

王海宾脑海中闪出这两个指令。

眼下的局面已经开始趋于乱战,安西军突围之后重新寻找冲击的方向,吐蕃大军更是经历了两次混乱,第一次是吐谷浑大军溃逃,第二次是试图包抄夹击的侧翼被击破,所以吐蕃大军此时的阵型也已经趋于混乱。

这个局面就看哪一方能够稳得住了,稳不住阵型,先陷入混乱的那一方必定会失败。

王海宾想清楚,这个情况,他必须率领安西军快速移动,毕竟他们的优势在于骑兵的速度机动性,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有序的移动,并不断实施威胁与佯攻,这就是对敌军最好的扰乱。

于是王海宾带领安西军朝着吐蕃大军的东侧开始游弋奔袭,并用箭发式白磷弹对敌军做远程攻击。

薛绍坚守在中军阵中守着中军大旗,他看着前锋王海宾的疾奔,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不能与敌军大军正面碰撞,这次面对的是噶尔钦陵的精锐亲兵,这支军队由噶尔钦陵军队中的精华部分组成,面对这支大军,不能像以前一样试图用简单直接的击溃战解决战事。

而且眼前这支安西军骑兵军团的优势就在于清一色由经验老辣的老兵组成,这支精锐军队能够实施最为极致的战术,如果是一般的骑兵军队,是不敢实施这样的突围游弋袭击的,因为执行这样的战术的难度实在太大,首先是突围之后还要保持阵型继续游弋,这个难度太大,骑兵军队在高速的移动之中很难稳定住队伍的形态,很容易发生队伍断裂,首尾难以相顾的状况。

还有,就算是队伍能够保持住阵型继续游弋,还需要寻找机会进行突袭,这对于军队的素质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军队压根就不敢执行这样的战术,因为一般的军队不敢保证自己在游弋周旋之中还能保持着阵型不乱。

就像后世的蒙古骑兵,之所以能够纵横天下无敌手,其在战术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军队核心的蒙古骑兵的战斗素养极高,能够执行各种超常规的、寻常军队难以想象的游弋干扰战术。

蒙古骑兵最常见的战术也无非是突袭,然后靠骑兵的高机动性对敌军进行游弋骚扰,蒙古骑兵一般会与敌军保持距离,用威力强大的蒙古短弓作远程射击,保持对敌军的杀伤和干扰,让敌军追不上,战又不得,退又不得,如果敌军试图撤走避战,蒙古骑兵就会反过来作追击,这样使得敌军更加容易陷入崩溃的境地,所以迫使敌军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蒙古骑兵就靠这样的游弋骚扰消耗敌军,让敌军陷入混乱,最终不得不露出破绽,蒙古骑兵将可以抓住敌军的破绽,一举击溃之。

薛绍率领的这支安西军是有能力执行蒙古骑兵类似的游弋骚扰战术的。

此前王方翼和王海宾率领军队演练过游弋骚扰的战术,但在大规模的作战上使用这套战术,这还是第一次。

只见王海宾率领六千安西骑兵向着北侧游弋,与吐蕃大军保持着五十米开外的距离,众骑兵一边游弋着,一边用白磷弹射击。

随着安西军游弋着掠过吐蕃大军的整个军阵西线,吐蕃军队开始显出骚动。

噶尔钦陵镇在吐蕃大军的中军大旗之下,看着安西军的战术,脸色冰寒。

噶尔钦陵原本看着安西军朝着他的中军方向攻来,他是心下大喜的,攻他的中军,刺穿他们大军的阵型,这是安西军素来惯用的战术伎俩,如果这一次战役安西军仍是用这样的战术,那就正中噶尔钦陵下怀了,他的中军集中了他的亲卫精锐,安西军想要攻破可不容易,同时他的大军已经对安西军实行包抄围剿,安西军如果攻过来,就会彻底陷入他的口袋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