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谋划攻陷逻些城(1 / 2)

狄仁杰和王方翼听见薛绍这话,他们都大为意外地怔了怔。

狄仁杰:大都护的意思是指要一举攻灭吐蕃王朝?

王方翼更是反应强烈,说道:这如何可能!大都护,这个时候,我们哪里来的资本攻灭吐蕃王朝?

薛绍笑笑,一字一顿道:我说了,要行治本之策。

狄仁杰:大都护,这么做的话,眼下难度太大。

王方翼:恕我等直言,如若行此策,安西都护府承担不起压力。

薛绍:兵力不足,可以扩充,眼下安西都护府每月都有新增人口,可以进行扩军。

王方翼:扩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新军需要训练,需要整编,不是那么快就能投入战斗。而且攻灭吐蕃,没有两万以上的兵力,是绝难实现的!

薛绍:我的想法是,直接攻灭逻些城,毕竟逻些城是吐蕃的权力和文化象征,只要攻下逻些城,吐蕃各部族就失去统御之力,所以我们拿下逻些城,就相当于完成灭国战。

狄仁杰:但是大都护,逻些城在吐蕃高原的南边,必须深入吐蕃境内数千里,沿途得突破吐蕃各关隘和各部族的阻截,如何能直接拿下逻些城?

薛绍:我们如果沿着传统的进攻路线,就是从东边发动进攻,从四0川入青0海,而后再入吐蕃高原,这样的路线自然会遭遇吐蕃王朝的层层阻截,我们没法直接打到逻些城。但是如果我们是从西线进攻呢?

狄仁杰愣了愣,大唐与吐蕃王朝连年作战,大唐也曾经多次征伐吐蕃王朝,但是吐蕃王朝地处高原,易守难攻,而且唐军一般以四0川作为根据地发起进攻,从四0川攻上吐蕃高原得通过吐蕃人的重重险阻,所以唐军在太过艰巨的困难之下几乎没有起过直接攻打逻些城的念头,在王方翼这些唐将的观念中,攻打吐蕃王朝必须是大军压境,比当年太宗攻打高丽还要更加困难。

至于从西线攻入吐蕃高原,直取逻些城,这个想法更是被唐军将领认为是不现实的。

因为吐蕃高原东边还有比较多的绿植,气候还比较湿润,但是吐蕃高原的西边则是大片的荒漠,环境比东边恶劣得多,而且沿途竟是泥沙丘陵,行军极为困难。

如若从西边攻入吐蕃高原,须得跋涉三千里,这三千里的路途之中还竟是荒漠荒原,这已经超越军队行军的极限。

王方翼叹道:大都护,从西边攻入吐蕃高原,如若做得到,太宗皇帝时代就已经做了。

薛绍顾自继续说道:我们可以从伊犁河谷出发,低调行军,出伊犁河谷之后到于阗,在于阗秘密补给,而后从西线进入吐蕃高原,然后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北线前行,直袭逻些城,行进两千里,就可以抵达逻些城

王方翼还是说道:大都护,如此行军路线险阻重重,气候严寒不说,还有荒漠和山陵,军队远征无法完成这么长的路途。

狄仁杰思量着,他说道:大都护的意思是携带轻辎重,配备四轮车,用强行军突袭?

薛绍笑笑,说道:正是。在以往,远征军或许很难完成这样漫长又艰苦的远征,但是现在我们有四轮车作为辅助,未必不可行。

王方翼考虑了好一会儿,说道:用四轮车辅助辎重运输,每个将士携带两匹战马,从于阗出发,突袭两千五百里,这或许是可行的。

薛绍:很好。就是这样的思路,进入吐蕃高原之后,我们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北边行军,马上就开春了,待气候再暖和些,在喜马拉雅山的北边行军不会遭受苦寒,如此一来,两千五百里地路程五天就可以完成。

狄仁杰思量着,他听着薛绍这般一陈述,又不禁有点动心,毕竟吐蕃人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麻烦,为了对付吐蕃人的侵扰,安西都护府必须耗费很大的成本,而且后面几年吐蕃的侵扰一定还会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