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蝇关本是青州东南的天险之地,北齐王朝多次来犯,打到了这里之后,都因为这易守难攻的地势铩羽而归!
此时只要紧闭城门,等待着援军赶到,就可以像之前多次晋齐战争一样,因为天险难破,不了了之。
到时候,只要把所有的兵马汇聚在一处,大开城门,居高临下冲入下方的虎口平原之中,就可以长驱直入,将青州整个收复,甚至可以直接打入那北齐王朝的腹地之中!
可是,那守关的老将徐博信意外病故,小蝇关一时之间群龙无首,陷入了混乱之中!
留下来的参军和两个前锋大将谁也不服谁,相互之间为了争夺这个老大的位置起了内讧,以至于小蝇关防守松懈,被那早有准备的北齐先锋军趁机突破!
而城破的那一夜,小蝇关本来还有一线生机。
小蝇关在青州高地之上,三面皆是悬崖,只有东面一侧可以轻松地进入青州腹地之中,这里是天然的险要之地,也是防守起来最为容易的地方。
作为这里的斥候,本来是一件十分的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需要探索的面积十分的有限。
小蝇关的背后是王朝的腹地,只有面前那个类似于喇叭口的壶关需要斥候进行探索。
每一日,小蝇关的关外都会有两标斥候队伍进行查探,一面往北,一面往南。
李春江的队伍,走的就是南边。
他们组成骑兵队伍在那虎口关之上游猎,若是碰到对方的斥候队伍,就追捕猎杀,若是碰到游骑兵或者走散的兵马,也是一样的作为,若是碰到了大批军队的行进,则悄然返回城池之中进行通报。
他们这一标的斥候本就是正规的骑兵出身,而且是青州军的精锐骑兵,战斗力本来就十分的强悍!
青州骑兵,在后晋王朝之中并不算出名,但是李牧这个人的名字,前后三十年都不敢有人说自己不认识!
当年青州骑兵懒散,皇帝陛下就派了时年已经六十八岁的老将李牧前往青州主管练兵。
只可惜,到了地方之后,那个老人仅仅只是训练了七个月,就因为旅途颠簸和年轻的时候打仗拉下来的病根,一命呜呼。
七个月的时间,他仅仅只来得及训练出了五标一百八十人的骑兵!
这一百八十个人,在当年的青州战场之上大放光芒,而李春江的这一标骑兵,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徐州刺史许冰,甘州延边将军白武峰,都是当年那一百多个人之中的一员。
但是除了这两个人,还有李春江和他手下的三十五个人之外,其余的一百多个人,都死在了当年的青州战场之上!
彼时的他们已经在战场之上遇到了北齐王朝的大批军队,但是因为距离拉的太近,北齐王朝的人也发现了他们!
他们直接派出两队将近四百人的骑兵加快速度,形成包围圈,李春江他们却成功地在包围圈合围之前逃出生天!
紧接着,北齐方面的将领就决定放弃继续隐蔽摸进的行动,直接调动军队,全速前进!
本来,只要他们这一标的人选择回到小蝇关报信,提前做好防御的准备,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但是,李春江却做了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那就是,绕道南方的平原避开大军,然后逃命。
当然,李春江的行动也有自己的道理,那就是,北齐的军中,有着当时号称天下第二高手的北齐指挥使东方慢!
东方慢主动请缨,一人长驱直入,直接越过了那些追击不利的骑兵,想要在这一标人进入小蝇关之前,将他们全部赶尽杀绝,如果李春江当时选择走直线回到小蝇关,那么他们也许真的能够成功,但是这一标人到时候究竟还能够剩下多少个,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总而言之,他为了自己和自己兄弟的性命,放弃了小蝇关千千万万百姓和士兵的生命。
当那东方慢眼看就要追上的时候,他们这一标的人主动朝着南方逃去,直接远离了小蝇关的方向,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东方慢不再追逐,而只是轻蔑的一笑之后,就重新回到了北齐军队的阵营之中!
没有人知道李春江当时为什么会做那样的决定,但是小蝇关从上到下,因此死了将近二十万人!
此后,北齐的军队长驱直入,差一点占领了整个青州,若不是当时的荡寇将军,如今的上柱国其无双带兵打败那东方慢,在三年之内一点一点地收回了青州的土地,如今的泽州,就会彻底的被青州隔绝,落入北齐或者是南楚的手中!
李春江保住了整整一标三十六人的性命,却差一点葬送了整个王朝的命脉!
而在那个时候,小蝇关之中,有个年纪还不到十三岁的小胖子,人们都叫他猪儿。
那一战之后,小蝇关沦陷,父亲和母亲把他藏在了家里面地窖里的大缸之中,这才勉强地逃出了一条性命,而他的父亲,母亲,还有两个在小蝇关之中当兵的哥哥,都死在了那一场战斗之中!
小蝇关之变,在整个后晋王朝的历史之中,都有着难以磨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有人,都把那一次的变故归结于守将碰巧的死亡,以及参将和左右前锋将军之间的内斗,而完全没有人注意到,其实如果在虎口关之上巡弋的斥候能够拼死回来,那一场沦陷就可能不会发生!
因为在那个时候,王朝新派遣过来的守将已经在路上,大概只要三天的路程就会到达小蝇关。
只要小蝇关能够守住那三天,守住那一场,一切的一切就都不会发生!
所有的人都以为南边的那一标斥候和北边的一样,都已经死在了东方慢的刀下,没有人知道,他们其实只是畏惧死亡,故而临阵脱逃!
即便是当年失去了父母的猪儿秦烈,也一样不知道。
可是好巧不巧,王虹薇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