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惊人事实2(2 / 2)

罪岸 许开祯 1447 字 2021-04-17

一想这个,钟好就忍不住要为宫渡竖大拇指。这小子这方面真是天才,连着搞出这么多线索,挖出这么多人,竟然一点响声都没弄出来,不得不服。

钟好不由得想起去海大招聘时他的忘年交,有时也戏称是“场外指导”的谭一教授对他的推荐:“有个小子,平常看着像个闷葫芦,话不多,目光也不犀利,甚至看着不像是当警察的料。但这小子脑子跟别人不一样,想问题总是从一些不重要的环节入手,且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可以说是爱走旁门左道,而这点,恰恰是你们现在最需要的。你们现在为什么能把案办死,办僵,程序僵化,思维僵化,全都僵化。把这小子招进去,给你们吹点野风,让他用野路子给你们轰一轰,说不定就把你们那一潭死水给激活了。”

现在看来,谭一教授没夸张,这小子办案路子的确跟他们不一样。尤其他的嗅觉,简直灵敏极了。还有他抽丝剥茧的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堪称一流。以及他那个“还原”说,真是管用。

钟好耳边又响出谭一教授的话。谭一教授非常骄傲地跟他夸:“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小子得到了我的真传。”

钟好一边想一边笑眯眯地盯着宫渡,这个人他真是招对了,档案室几个月,也没让他白待。

值!

钟好给出这么一个字,爽朗地笑出声来:“行啊,真要把她的心结打开,我亲自到省厅给你请功。”

这个她便是梅晶。

此刻,钟好看看梅晶,被意外通知来的梅晶看到梁文实,似乎有点小紧张。小胸脯一起一伏,脸也红扑扑的。

钟好想到梅晶那个心结,暗自笑了。他从宫渡自信的样子就能判断到,梅晶心头那个重大的疑惑,被宫渡这小子排除了。

梅晶的父亲就是梅上亭,母亲是曾乙。

这点钟好跟谁都没说。到现在,局里除了他,没一个人知道。就连李活,也被他牢牢地瞒住。至于郭涛、孙见斌他们,更是被钟好骗了,都以为梅晶父母是高官,是有背景的人。

其实不。

当年断桥案发生后,银河差点引发一场大地震。围绕大桥坍塌,各方说辞不一。先有说死亡三人,后又说死亡两人。施工现场被严密封锁。作为当时的协查人员,钟好进入过现场。现场真可谓惨不忍睹。但在后来关于事故定性上,市里省里意见不一致。有一说是将责任全部推给施工方路桥公司,梅上亭成了事故第一责任人。被隔离审查。他的妻子曾乙作为大桥工程的技术人员,也被隔离审查。

当年钟好的任务是负责调查曾乙。

但是不久之后,关于大桥坍塌,有关方面又给出另一种说法,是因图纸设计出了问题。专家组会审后给出的结论是,图纸初始设计没有任何问题,但后面出了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时未充分考虑施工地复杂的地质结构及岩层变化。而且设计变更不是按程序一步步审批的,是当时施工方负责人、路桥公司总经理梅上亭私自找海东省第三工程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盛可宁变更的。

就连当时的工程建设方——银河交通局长温远征也不知情。

责任一下就到了梅上亭和盛可宁身上。

调查持续到第三个月时,突然传出梅上亭卧轨自杀的消息。当时钟好被抽调到另一个案子,等他赶到现场时,梅上亭的尸体已被抬走,据说碎成了好几十块。当年负责此案的是田战军。那时田还是刑二队队长。

整个断桥案,则是由当年刚刚提拔为副局长的于向东负责。

钟好清楚地记得,梅上亭卧轨自杀后,他最担心的就是曾乙,一再要求对曾乙封锁消息,暂时不能让她知道丈夫已自杀。

于向东也是这样坚持的。可不幸的是,就在梅上亭自杀第三天,曾乙也在家中自杀。是用刀片割破了大动脉。

曾乙本来一直被限制自由,因为案件还未侦查完毕。但是梅上亭自杀后,有人以家属辨认尸体为由,将曾乙带到了医院……

钟好大声质问过于向东,为什么要让曾乙知道消息,为什么要把她带到殡仪馆,为什么看完尸体不派专人盯着,让她一人回家?

于向东沉默不语,仿佛嘴巴被什么牢牢封住了。

直到现在,对当年的断桥案,先后死去的那些人,于向东都不肯多谈半句。

当年梅晶11岁。

而屈颖才刚刚满三岁。

也是那年,梅上亭夫妇自杀两个月后,省城又传来消息,负责此项工程的总工盛可宁夫妇在省城自杀……

钟好想着想着,不禁悲从中来。他摇了下头,像是从痛苦的记忆中忽地回过神。

“开始!”他冲宫渡命令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