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阁中密议(2 / 2)

霜染孤城花未眠 曜桑 1521 字 2021-04-18

“父皇可效仿汉武帝‘推恩’,让诸藩内部分裂,一举可破。”

皇帝听了并不言语,脸上也没有惊喜之色,只微微朝慕容谨点了下头,随即将目光转向太子。

“儿臣以为,推恩之举已不可行,既有汉武前车之鉴,各藩又岂肯乖乖就范?”

皇帝抚须而笑,问:“太子可有什么可行之策?”

慕容恪不言,只将头偏过去看慕容谨。

“无妨,谨儿又不是外人。”

慕容恪垂目而立,并没有丝毫妥协的意思。

皇帝无奈,只得和颜对慕容谨说:“谨儿先回去吧,你说的话朕会好好考虑的。”

“是,儿臣告退。”慕容谨面无愧色,镇定自若的退出了政事阁。

“说吧。”皇帝冷冷道。

“父皇忌惮藩国,无外乎是忌惮各藩兵力,因此,只要诸藩没有足够的兵力造反,那么他们还是可以享有原先的封地,也并不影响大周统治,这天下间既不会有人故意攻讦父皇罔顾祖宗遗训,亦不会有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之祸,大周国安与父皇名誉皆可两全。”

皇帝听得认真,一时竟没有注意到他暂时停顿,两眼中渐渐有光彩浮出,似是很赞赏的模样,须臾,回过神来对着慕容恪说了一句:“你有办法不费一兵一卒便消解诸藩的兵力么?”

慕容恪微微扬唇一笑,眉宇间皆是踌躇之色,不过低着头,并不很显露在黄帝眼前,斟酌片刻继续道:“对此,儿臣有两点建议。一则是通过‘换防’。如今诸藩各自养兵,大力征收国内丁壮男子来扩充兵力,教养训习,甚为祸害。但是,只要父皇下令,以锻炼兵力为理由,让各藩轮流交换驻兵。那么,各藩皆会忧心惶惶,担忧他藩的驻兵借此换防之机来进攻本藩,那么,最公平的做法,便是从天子家军中拨出部分去往各藩,年年轮换。但与此同时,各国原先的驻兵就该被吸纳入天子家军,接受天子引导。”

皇帝心中甚喜,只是脸上却不肯太表现出来,和颜悦色看着慕容恪,其实他这副皮囊,看着还真是挺赏心悦目的,在诸位皇子中,也再没有比他更俊秀的了。只是一点不好,他长得像他的母妃,所以每次看见他,都忍不住会想起他母妃的脸,更何况他这刁钻的性子和这股聪明劲,也和他母妃甚是相像……皇帝有些暗淡的垂下眸子,心绪被回忆扯的有些远,就像那被石子打破平静假象的沟渠,一圈一圈荡漾扩散,一时难以平复。

“那万一,他们不肯听从教化,执意不肯换防呢?”

慕容恪似乎早已想好答案,破口而出道:“若是如此,兵刃相接在所难免,所幸沧州战事刚刚平定,金人也要安定一阵子,这个时候若能一举平乱,也是好事。”

“怎么,又要让沈鸿轩带兵出征么?”皇帝冷冷一笑,语义甚是不屑。

慕容恪拱手应道:“此非儿臣所能干预之事,自然是由父皇择选。”

“你不干预?”皇帝惊奇的挑了挑眉,唇向右上弯,“那之前是谁与朕举荐沈鸿轩的?”

“儿臣不过是举荐,决定之权仍在父皇手中。沧州战事事关国家,儿臣虽是驽马之愚,却也有一颗爱国之心,因此将沈鸿轩引荐给父皇。沈鸿轩将军也未辜负父皇所托,成功击败金兵,收回城池,儿臣便觉欣慰之至。”

“巧言善辩!”皇帝冷冷斥了一句,语气略显沉重,慕容恪听了,不好再言语,便干脆沉默着。

“罢了,”皇帝挥袖蹙眉道:“那你与朕说说,那第二个法子是什么?”

“也没什么新奇的,不过就是想请父皇在换防的同时,让各藩各出一位质子进京,从此养在京城,没有父皇圣谕不得离京。”

皇帝厌弃慕容恪的那份心思似乎被这个意见给盖住,望着他犹豫道:“这是个好法子,但如何肯定他们一定会乖乖交出质子呢?”

“若是同意了换防,那就一定会交出质子,毕竟,他们已经没有实力再与大周相抗了,若是不同意换防,自然也就不会交出质子,那便按之前儿臣所说的,一举拿下便是。”慕容恪徐徐道来,衣袖被突然而至的风带起,温润如玉,冰冷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