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做好之后,就准备一下配菜。白菜粉丝和豆腐那是必须有的,它们本身清淡,可以吸收羊汤的鲜香,又不至破坏了原来的味道。加点萝卜茼蒿之类的也是极佳。而这羊肉的选择也有讲究,一只羊身上真正适合涮的肉只有40%。“上脑(颈后肉)”、“三叉(羊腿上部)”、“磨档(臀尖肉)”、“里脊(脊椎两侧)”、“腱子(后腿下部)”、“黄瓜条(后腿内侧)”、“一头沉(大腿外侧)”、“羊筋肉(腰窝)”。这个是以前新西方的大师傅告诉王知若的,这大师傅可谓是喜欢老北京火锅喜欢到了极点。所以也喜欢花心思去学,然后见王知若也喜欢吃,两个人经常就琢磨着怎么把羊肉锅的花样翻新一下。
最后要涮的还有个重头戏,就是烩面。王知若早上和了两种面,一种做加酵母层酥烧饼,一种加盐做烩面。吃火锅嘛,主食就不是很配米,北方的火锅需得配上面食才是得劲。
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之后,就先把碳先在外面生好,然后再加进铜锅里面端进屋中。接着把准备好的配菜羊肉卷也都拿进屋中。因为有烧炭的缘故,再加上汤在锅里沸腾,一时间香气和热气盈满了屋中。朱景文看这这个铜锅倒是稀罕,问王知若这是啥。王知若说这个是铜火锅,可以边加热边吃的。先把羊排和胡萝卜加汤乘了一碗给朱景文喝,以便暖暖身子。接着就把片好的羊肉放进锅中涮,再沾着那韭菜花和麻酱蒜泥的小料,真是一绝。王知若唯一可惜的就是时间太短,没时间把糖蒜腌上,要不然更绝了。以前新西方的大师傅老是念叨,吃肉不吃蒜,香味可是少一半呀。有了蒜的加持,即可以减少肉的腻味,同时也能增香。在冬天那一口辛辣的蒜下去,那可是吃的热血沸腾。
肉吃完之后,王知若便开始下菜。因为先加肉可以丰富汤中的油脂,先下肉再下菜的话,那菜便裹上肉的油脂,要多香有多香。
在吃的过程中,层酥烧饼也烤好了,因为加了猪油松弛,再一层层的包好去擀,所以烧饼呈现出了多层的模样。一口咬下去,酥的都要掉渣和掉芝麻。
最后的烩面也是个重头戏,菜吃个差不多之后,就开始现场扯烩面,下进汤锅里,再把专门留出的羊肉片和蔬菜一起下进去。等到烩面出锅之后,再撒上点葱花,一口吸溜下去,那滋味儿要多绝有多绝。
王知若和朱景文因为喝了太多的汤,肚子都是鼓鼓的,嘴上也是吃的油光发亮。这一锅吃下去,再冷的天可是也不怕了,火锅果然是个神奇的发明,王知若感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