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权位:扰乱心绪的“身外之物”
常言道:“权力、财富、地位乃身外之物。”如果因为它们而扰乱了自己的心绪,那么非智者所为。追求成功、名望本身并没有错,不过对于成败要以平和之心待之,这样才不会被成功迷失心智,丧失自我。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箴言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往往争得你死我活的,结果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家族的掌门老爷有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追求权位的人希望有一天一掌遮天,力挽狂澜;追求财富的人希望自己富甲天下,纵横金融;追求名望的人希望自己高高在上,一世英名。然而,庄子却说道:“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追求这些浮名利禄不如追求一颗平和之心,任何东西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倘若能够看到生命的真谛,想必才能够真切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白世间之事可以追求,但不可强求,得失随缘才是明智之举。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可谓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年轻的他便对权势有着极度的热爱,于是他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以求将来有所成就。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秦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了吕不韦的信任,凭借他的推举,李斯当上了秦王赢政的近侍。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终成天下一统”。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命令他来制定统一天下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