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苦求乐:少想一些负面的事(2 / 2)

苦乐无二境,迷误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她在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快乐地合上双眼。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死,那只能是痛苦地离开人世。

当然,负面情绪也能够转化为正面情绪。

心理学家约翰·怀海德曾说:“负面情绪可以为生命带来一份礼物。”

安泰人寿经理周丽华进入寿险业才6年,奖牌堆积如山,每年前往美国领取“百万圆桌会议会员”奖,这是寿险业最高荣誉,很少人能得到。

但周丽华刚开始做保险时,却饱尝羞辱。那是1993年年底,当时台湾股票市场还未低迷,周丽华跑到富邦证券门口,发现有位穿黑大衣的中年人,样子有点像黑社会“大哥”。她心想,这大哥应该要保医疗意外险,他的家人才有保障。她决定等收盘后去找这位“大哥”。

等到中午,果然黑衣大哥缓步下楼,周丽华立刻趋前递名片,问他:“请问您要保险吗?”“大哥”顺手拿起名片,将嘴里的槟榔汁吐在上面,随手一撕丢在地上,顺带附上一句“三字经”。周丽华眼泪涔涔而落,默默走开了。没有争执也没有愤怒,但是她心中浮现一句话:“将来拿我名片的人会是很有福气的。”

周丽华笑称自己其实脾气不太好,之所以能承受数以万计的白眼、怒骂与轻视,是因为她认定自己在从事爱心的传递工作。她的父母晚年卧病,医疗费几乎拖垮全家,她不要别人也遭受这种痛苦。秉持工作的理念与执著,每当负面情绪涌上时,她就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挑战,我不能被它打败。”

如果你懂得利用这种负面情绪,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那它真的可以称之为生命的礼物。就让负面情绪成为我们的生命礼物,为自己赢得一个精彩的人生。

人总是避苦求乐,都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当你快乐时,不妨留一片空间,以接纳苦难;当你痛苦时,不妨想想往昔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