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1 / 2)

怀云镇,客栈,半夜

“……我看着天黑透了,人还没有出来,心里不放心,摸进去看了看。这抱朴阁虽然不大,找起来也是麻烦,谁知道姑娘很是聪明,她在门前留了记号,我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她让我转告二爷,抱朴阁留下她挂单了,曹真人和苗师叔虽然严肃,倒也还好相处。妙语姑娘的事情,二爷能打探就打探,千万不要勉强误了自身。”

薛亦恒真没想到抱朴阁会收留妙言,他让丁叔跟去看看,想着妙言碰了钉子回来,明日大家一起上京呢。

叹了口气,薛亦恒又想起了今日妙言离开时说的话:“你要好好的温书准备恩科,考上了爱做官就做,不爱做就不做,要是考不上只怕你家人日后还得让你继续考下去。再说了,有个进士的身份以后想做什么也方便些。

薛亦恒露出了一个笑容,道:“她能让抱朴阁留下她,也算她的能耐了。你到了京城,三五日就去瞧瞧她,看她有什么需求,然后把消息递给我。对了,让丁嫂子想办法给丹朱姑娘带个信,我要见她。”

一切安排妥当,薛亦恒看着窗外的夜色,房间里冷冷清清的,一股惆怅的情绪升了上来。

自从入了抱朴阁,妙言的日子简直是苦不堪言。

抱朴阁隶属宫办的道观,曹真人辈份、身份都很高,她每年有固定的供奉,整个抱朴阁的道士不需要生产劳作,只需要修行就能衣食无忧。

阁中日常的吃穿用度,都不是妙言那个荒山野观可比的。

本来不需要劳作,看起来住在抱朴阁好像很轻松,可惜的是,苗师叔极瞧不上妙言这种毫无道家风姿的做派。

曹真人发了话,让她教妙言规矩,苗师叔从第二日起就走马上任了。

妙言从睁眼开始,打坐、冥想、念经、走路、说话、用膳看在苗师叔的眼里都是毛病。道家不是崇尚自然吗?哪里来的这么多的规矩。这些规矩约束下来,妙言真的觉得自己不是做道姑,而是准备学规矩进宫做宫女了。

数日后,丁叔再次上山,给妙言带来了薛亦恒的书信。

信中薛亦恒幸灾乐祸地告诉妙言,他入了京到了二伯父家,正在书房被二伯责骂,谁知道同一天前后脚,薛家八爷也到了。

薛亦恒不过是没听从家中的安排自行上京,薛家八爷犯的错误比他还大,被一番痛骂的薛家八爷被罚在书房跪了三日,薛亦恒逃过一劫,只是被骂了几句就被撵着回房了。

最后薛亦恒告诉妙言,薛十三很喜欢那几本书,预支了今年的压岁钱买了下来。

妙言不禁莞尔,也给他回了信,告诉他抱朴阁的情况。她没有报喜不报忧,把苗师叔如何教导自己规矩抱怨了一番,最后说道,曹真人深居简出,至今再也没看到。抱朴阁的小弟子大多年轻,打听不到消息,苗师叔谁和她提守明,她就炸毛,打探消息不易啊。

薛亦恒收到妙言的回信,忍不住笑了,提笔写信让她实在不行就入城,到时候在再想办法。他已经找到了去朱家打探消息的门路,年后可能就有消息。

两人所通的书信,丁叔过几日就来往一次传递。有的时候妙言出门不便,丁叔就在他们之前约定的山上一棵树洞里取了妙言的书信,再留下薛亦恒的书信。

不知不觉,十多日过去了。

妙言再去树洞去书信的时候,这一次却遇到了丁叔。

丁叔看到妙言很高兴,递给他一个荷包和一封书信道:“二爷说这是今年的压岁钱,明日就是除夕了,今年过年他肯定被带着在京城里走亲戚,等过了十五,得了空再来看姑娘。”

妙言接过东西,道谢道:“辛苦了丁叔,你回去好好过年吧。你和薛亦恒说,也不要三五日就给我写信,我知道你们在京城的落脚处,要是真有什么事情,我会想办法给你们带口信的。”

丁叔答应了,又和妙言闲话了几句,告辞下山了。

妙言回了抱朴阁,遇到了苗师叔,苗师叔看着妙言,神色严肃地道:“你刚才到哪里去了?”

妙言恭恭敬敬地答道:“苗师叔,我不过去看看林子里的那只松鼠罢了。这几日天冷,我给它带了些吃食。”

苗师叔冷冷的看了妙言几眼,道:“曹真人说了,你要不守规矩,随时撵你下山。”

妙言笑了笑道:“妙言知道,谢曹真人和苗师叔收留。”

曹师叔看她态度恭敬,冷哼了一声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