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53
〖政治〗:48
〖魅力〗:36
〖特技〗:xx
原来刘焉身旁站立着的军官,就是邹靖!
这人的能力比起刘威的那两个娇生惯养的蠢哥,算是高了许多,不过数值依旧平庸,也没见到有啥特技。
整体来讲,邹靖就是一名地区级别的治安人才。假如他运气不佳,将来遇到某位武力值90以上的猛将,估计冲上去只一个回合,就会被人当场斩于马下。
刘威向诸位行礼之后,随即谦逊立在末席。他那两个蠢哥则高座在上,一副志得意满之状。
见到众人来齐,刘焉便开口说话了,所说言语自然是文绉绉的,但刘威却听得大概明白。
原来黄巾盗贼来犯幽州,声势浩大,官军初无防备,损失惨重,据说被杀五千余人,还有三千多人被俘而去。
现今当务之急乃是招募壮士,组建新的军队,以保境护民。
在刘焉对当前形势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分析之后,便瞅自己这三个宝贝儿子,满怀期望地说道:“尔等三人,皆吾之嫡子也,当此国家危难之际,谁愿意与邹校尉一同,前往本州各县乡募兵?”
话声刚落,恰如刘威事先所预料的那样,刘范和刘诞立即低头,作出深思之状。
但见俩人脸色变幻不定,咬牙皱眉,瞠目闭气,仿佛长期饱受便秘折磨一般。
知子莫若父,刘焉作为刘范和刘诞的亲爹,虽说平时放任、疏于管教,但这两个公子哥的本性却是再清楚不过。
眼瞅这副架式,显然长子刘范、次子刘诞都极不情愿领此差事。于是刘焉期待的目光,便落在了刘威的身上。
就在今日上午,刘威遭受雷击电打,貌似脱胎换骨,还信誓旦旦,嚷着改名以明志,还要建功立业。此番是否慨然应允?
刘焉这时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对自己三个宝贝儿子都没了信心。
招兵买马?刘威内心亢奋,一阵小激动。这种工作听上去似乎风光无限,先是官家旗帜,到处张贴榜文;然后一呼百应,不久就聚拢了一大群热血壮士,个个大刀长矛、弓箭盾牌,好不威风。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募兵却是一项苦差事。不仅要提前筹备诸多事宜,而且要督办粮草器械,后期的营地和训练也必须操心。
这些其实都是杂活儿,即使派下去,亦不能就此不管,仍需一件件的盯着落实。紧接着,就是亲自走县下乡,到处东奔西跑,有时为了鼓动广大民众的参军热情,还要开出相对优厚的兵饷条件。
假若遇到大灾年倒好办,百姓们反正没得饭吃,与其受饥忍饿,填了沟壑,大伙儿还不如辞别家小,去当个官家的兵卒。
如今幽州地处北境,远离黄巾盗贼作乱之地,虽说吏治不甚清明,但百姓们还有一口饭吃,自然不愿意当兵,所以征兵难度颇大。
刘范和刘诞虽然皆为草包之流,但好歹不是弱智,又自以为是,都打着劈啪作响的小算盘。他们对军营的事情略有耳闻,如此繁琐吃力之任务,怎么能劳动他们两个贵家公子的大驾?在他们看来,这种基础事务,都理应指派那些卑贱的下人们去打理。
然而,刘威却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的好机会。前往各处县乡去募兵,不仅能够锻炼能力,而且可以四处游历,同时结识各路英雄好汉。
念及于此,刘威便迎着刘焉那饱含期待的目光,立即挺身出列,拱手朗声说道:“孩儿不才,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愿意效绵薄之力,跟随邹校尉前去募兵!”
刘焉哈哈一笑,嘴角泛出了略带夸张的欣赏表情,连声赞道:“吾家威儿一心为国,将来必成社稷之栋梁。”
此话一出,在刘范和刘诞俩人的胖脸上,立即写满了羡慕嫉妒恨。他们不约而同瞪视着刘威,像是看待弑父仇人一般。
他们刚从母亲费氏那里得知,这个三弟刘瑁经父亲允许,已正式改名为“刘威”。
胆大包天,居然敢擅自改名字?单从这一点来说,就够刘范和刘诞妒火中烧,喝几大缸的山西老陈醋了。
现在这个不识相的三弟又当众露脸,这不是明摆着要他们哥俩难堪么?
(相逢是缘,新书不易,求收藏、求推荐!一切皆赖诸位英雄好汉之赏光,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