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韦孝宽恭敬得对刘昭行礼,只是这礼还没行完,就被刘昭一把拉起来,然后就拉着韦孝宽和自己并肩走进王府。这一行为瞬间刷爆了韦孝宽的好感,若系统有个检测忠心的功能的话,那么就会显示韦孝宽已经达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地步了。
随后赶来的刘伯温三人被惊得目瞪口呆,自己平时都是落后主公一个身位,都没能和主公并肩而走,怎么这个小子以来就获此殊荣?
刘昭没想到自己礼贤下士之举,竟然给韦孝宽狠狠拉了一波仇恨,若是韦孝宽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相比也会对刘昭的真性情感到无奈吧。
孝宽先生有何良策教孤,孤洗耳恭听之。众人返回书房,,主次坐定后,刘昭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还没等韦孝宽回答,刘伯温就出来了,拱手说道:王上,臣等想要考校一下孝宽,不知王上可否应允?
对于年过而立,直追不惑之年的刘伯温可以叫不到二十五岁的韦孝宽的字,以表亲厚之意,刘伯温可不想为此得罪韦孝宽,指不定未来的某些天自己的刘家还要求到韦孝宽身上。政治什么的,讲究得就是个平衡。
韦孝宽表面云淡风轻,可心中蛋疼不已,自己早就搜集了汉昭王手下的全部资料,其中最让他感到忌惮地就是刘伯温,刘伯温长于军略,缺于治国,然其用计每计风格皆是不同,或正或奇或诡或狠,自己实在是没把握赢他。
此时座位上的刘昭慢慢缓过劲来,发觉自己刚刚的行为有多么失当,作为一个上位者,不能过于明显地表示出对某个或某些员工的看重,容易造成内部分裂。
咳咳咳,坐在主位上的刘昭假咳几声,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自己这边来,随后笑着说道,还是先让孝宽说出良策吧,权且就以此次的良策作为考校,不知诸位军师对此意下如何啊?
一个君王,可以知错,改错,但不能认错。这无关乎其他,而关系到整个势力,将失一令,而军败身死,若是一个势力之主呢?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国家概念的认同主要还是来源于领袖的优秀气质,也就是,领袖在这一刻和国家融为一体,所以一旦国主,天子承认自己有错,这对人们国家的认同是一种重大打击,所以,刘昭知错,听错,改错,但始终没有改错。
臣等拜服王上。
好!还请孝宽先生指教。
王上,你觉得此时我们能直接和曹袁的两家联合开战吗?
刘昭很想说一个能字,可形势比人强,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论单打独斗,昭敢放言,没有哪一家是孤的对手,只是如今袁曹二人联合,欲伐我,以一敌二,实乃弄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