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扭转(1 / 2)

王上,胜而不骄,草民为天下贺!轻轻拍了刘昭一记彩虹屁后,韦孝宽继续说道:自古破一人难,破两人易,如今之天下,恰如春秋战国,诸侯伐交频频,今雒阳城中谣言纷纷,根源不在其他,全在人心耳。

哼!全篇竟是空谈,实无一处落在实处。一旁的刘伯温不禁出言讽刺道。这让刘昭头痛不已,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已经成为一句名言,而自己这些手下,差不多都是千古人杰,岂肯屈居人下。武人还好,军队是个尚强的地方,只要你表现出了足以碾压的对方的实力,剩下的人都会顺从你。

可文人怎么比,比诗词歌赋?华而不实。中国上下几千年,出了个别天降猛汉,会写会治国,会打仗,还有个别妖孽会算(代表人物:演义诸葛亮和刘伯温)之外,大多数的诗人都是些失意之人。比治国?嗯,可以是可以,但这玩意不能量化啊,而且还费时间,如果碰上那种只管政绩,不顾老百姓死活的官员,刘昭都要被很戳脊梁骨了,所以这个也不行。

思来想去,刘昭愣是没有想出一个办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眼下这种情况。不得已只得在心中不断祈祷韦孝宽能够抗住压力,自己越线。同时刘照也是悔得哟,恨不得给自己两大嘴巴子,咋就把心里的实话说出来了呢!

韦孝宽偷瞄了刘昭一眼,只见得刘昭神色变化莫测,而且隐隐露出难看的表情,心中不禁一颤,暗道不好,只好改变策略。

刘参军教训的是,只是韦某自恃对人心稍有把握,所以斗胆在这里提出对策。

哦?汝有何良策,速速说来。韦孝宽这不卑不亢的身段让刘伯温十分舒服,刘伯温一贯认为自孝灵皇帝崩逝后,大汉官员的气节全都喂了狗。现在遇到个不卑不亢的韦孝宽,自是让刘伯温新生好感。

人心所来之处,不过两处,一为听,听他人之语,而成自己之思;二为感,自己亲身亲身经历为始,终于自己之思。韦孝宽顿了顿,看向书房的各位,随后又说,从此两点,我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王上亲自出场,于雒阳城中巡游,以证雒阳无事之实,从而安稳雒阳百姓之心。

二,王上安排人手于雒阳城中各个酒楼,酒肆大肆宣扬我军已于河内大胜,打退袁军数十万大军,以强化王上巡游之效。

三,王上可安排城外斥候假扮报捷,特意从雒阳城东西南北四门进城报捷,以证大胜之实。

四,王上还可派出陛下使者,命徐州守军背后袭扰兖州,迫使曹军主力转移,减轻雒阳防御压力。同样,王上也可派使者去河北公孙瓒和张燕处,做出夹击袁绍的举动,迫使袁绍不敢轻易妄动,如此,外患已消矣。

说罢,韦孝宽一拱手,安然立于书房正中间,身上散发出一种自信的气度,让人不禁叹服。

韦孝宽这计策一计又连一计,只听得刘昭是心花怒放,必盛夏吃了凉柿子还要痛快。刘昭笑眯了眼睛,侧头看向自己的三位股肱大臣,问道:三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三人中最为光明磊落,正气爆棚的于谦首先站出来说:孝宽此策如羚羊挂角,毫无踪迹,却又能直指问题核心,臣叹服!

接着文斯也站出来表示心悦诚服,于是众人将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沉吟不语的刘伯温。

刘伯温感受到在场众人的眼光,不禁暗骂道,我没表示不就代表了没看法吗?怎么还看着自己。

在众人眼神的逼迫下,刘伯温只得出席说道:孝宽此策甚好,王上必能搓宵小之心。

好!韦孝宽何在?刘昭闻言大笑一声,朗声说道。

草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