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瑶显然也听出了刘昭的弦外之音,娇美的脸上浮现一抹羞红,说道:那想必能被昭公相中的姑娘一定十分有福气吧。
刘昭看着她这幅羞涩动人的模样,心中微微一荡,笑道:非也非也,能遇到如此姑娘,要说有福气,也是我有福气才对。
胡碧瑶脸上羞意更甚,一双美目此时顾盼生辉,似怀春意,内有一汪春水,饶是在座各位都是有名的英雄好汉,心似坚铁,此时也化作绕指柔了。
一旁的胡庸将一切尽收眼底,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再次打量刘昭时,他的脸上多了一抹高深莫测的笑意。
追命和冷血铁手他们则是在看得津津有味,向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汉昭王也有今天,追随他的众人仿佛重新认识了一遍刘昭。
胡碧瑶毕竟是大家闺秀,没过多久,便神色如常,起身向众人告退后,便转身离去。
只是,她最后看向刘昭的眼神中,多了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
待胡碧瑶离去后,在场众人又恢复了热闹。
只不过,刘昭看起来明显有些心不在焉,连与众人谈话也有些词不达意。
胡庸放下酒杯,朝着刘昭笑道:昭公可是看中小女了?
刘昭脸上浮现一抹不正常的红色,不过转念一想,生于乱世,大丈夫当坦坦荡荡,便是表达心意,又有何可扭捏的。
这般想着,刘昭的脸色也镇定许多,他直起腰身,看向胡庸,正色道:我对令爱一见倾心,希望胡使君成全。
胡庸心中对刘昭的评价更甚几分。
从一开始到现在,他对刘昭的印象不断加深,对他的认可和赞许也逐渐变多。
少年英雄多气傲,心思浅显,没想到刘昭虽年纪轻轻,却也算得上颇有城府,待人接物也都称得上滴水不漏,再加上此时对自己也更加尊重几分,显然这样一个忠孝谦恭的少年郎,也是自家女儿的良配。
不过胡庸毕竟是坐拥一方的大臣,像这般老江湖,是不会轻易表露态度和立场的。
因此,即使他心底对刘昭已经十分认可,但出于谨慎,他还是出言试探道:那此次同盟之事可否再商榷一番?
刘昭脸色一肃,一字一句说道:公是公,私是私,胡使君难道连这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
胡庸目光一冷,说道:昭公难道不怕我对你与小女的事多加阻扰?
在场之人脸色都有些凝重。
刚刚胡碧瑶的表现已经足以说明,她对刘昭也是有所青睐,可若是胡庸在此事中持反对立场,那结果恐怕不会乐观。
刘昭显然也明白,但他依然坚定道:我与令爱之间的事是私,怎可上升到大是大非上面,讨伐董贼之事,乃是天下忠义之士心之所向,胡使君堂堂一方大臣,怎会如此不明是非?
说完这些,刘昭心里也冷静许多,他不动声色的观察着胡庸的表情,发现他眼中一闪而逝的称赞后,不禁恍然。
这老狐狸,原来是在试探我。刘昭暗骂道。
胡庸听完刘昭的话后,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更高几分,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反问道:倘若我非要如此,昭公又作何应对呢?
刘昭有些无奈,自打穿越过来,每个年长自己的老狐狸,都对自己来这套,搞得自己烦不胜烦。
虽是这样想,但既然未来的岳父提问了,刘昭还是准备好好应答。
即便我与令爱有缘无分,我与胡使君的同盟也不会变。刘昭脸色庄重,大义凛然道。
胡庸眼神有些变化,问道:难道不会对我怀恨在心?
胡使君这是说的什么话。刘昭淡笑两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便起身,走到中央。
在场众人目光都紧紧跟随着刘昭,想看看这位名声远扬的汉昭王要如何应对。
刘昭坦然一笑,朗声道:伐董势在必行,我虽年少,但礼义是非却早已知晓,董贼霍乱朝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我刘昭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自然要做些什么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