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裴鲲所言,鸾奘点头道:“裴大人所言不假,南域山匪虽各自为营,若是大军清剿,必然同仇敌忾,欲破南域,唯有出奇制胜。”
常玄胤虽勇,并非莽撞之人,见此状已知南域凶险,不觉追忆起李孑弋来,道:“若是小弋在此,何愁南域不平。”
当年阿鲁台、扎木尔兄弟二人统兵三十万在阔栾海子与幽州大军对峙,难解难分,若非李门四少出居庸关千里奔袭,阔栾海子大战鹿死谁手,尚不得知。
裴鲲所言幽州苦战十余年,除去当年之乱后幽州元气大伤,更为重要的既是鞑靼人来自漠北,一旦退回大草原,便是鱼入瀚海,踪迹难寻,多番追剿,败多胜少。
李景隆建左部,意欲壮大外幽行营斥候骑,探听鞑靼虚实。
李孑弋自童子营时起便常随左部深入大草原,刺探手段堪为一绝,曾徒手描绘出一幅大草原舆图。
成名之后李孑弋自领左部斥候官,胆气包天!
阔栾海子大战前夕,李孑弋察觉阿鲁台大军南下,幽州府即便倾巢而出亦是难以取胜,遂一意孤行,出奇兵奔袭鞑靼王庭,三千人屠十万胡虏,成就旷世奇谈。
常玄胤一心惦记李孑弋下落,此时心中杂乱,不觉随口说出。
众人一筹莫展,小主却见裴鲲面无难色,问道:“裴大人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可有已有对策?”裴鲲笑道:“此事恐怕还需南公子相助。”
南域千里之广,藏匿多少山匪,无人说的清,柳家所识山门不过冰山一角。
据柳相南所说,南域山匪道得出名号者百处不止,虾兵蟹将更是不知几何!
这苍头山本是不入流的地方,不知何时突然崛起于蜃江,短短月余便声名大噪,血洗了蜃江两畔的十几处山门,曾称雄蜃江的狻猊山,鸡犬不留,尽数被屠,一举威震南域,无人与之争锋。
与柳家常有来往的一处山门唤作金银山,大掌柜是前朝武官耿栋梁,开国大将耿炳文堂侄,曾在扬州府任职,李景隆帐下猛将,冀州大战屡立战功,金陵城破时不肯归降,带家眷亲卫来到金银山藏匿。
古千秋归隐之后,大明外有强敌,内政不稳,无暇顾及前朝遗臣,耿栋梁索性占山为王,号称金银大帅,收留扬州府旧人,在南域山匪中颇有威望。
裴鲲请柳相南引荐,前来拜会耿栋梁,常玄胤与小主自然相随,柳相怡恐柳相南有失,教柳庆宗陪同前往。
柳相南又邀鸾奘同去,鸾奘亦是不推辞,特传信三江口,请来执事云烈,一行七人,连夜赶往金银山。
易水寒八位执事,鸾奘独请云烈到此,另有原因。
这云烈武功在易家部将中并不出众,却有独门秘技,寻山问路之术;这寻山问路之术十分古老,如今精通之人少之又少,易水寒当年孤军深入,为父报仇,云烈厥功至伟。
南域凶险,有云烈随行,可保万全。
云烈领路,七人省去许多周折,夜色未尽,便到金银山下。
此时上山多有不便,七人寻得一处洞穴安歇,待日上三竿,方才到山门前递上拜帖。
听闻柳相南亲至,耿栋梁下山出迎,年过五旬的黑瘦汉子,双臂虬筋暴起,似有千斤之力,练就一身外门功夫。
柳相南与柳庆宗行叔侄之礼,耿栋梁哈哈大笑,道:“贤侄如何得空,来看我这老头子?”柳相南从怀中掏出锦盒奉上,是一颗东海夜明珠,十分罕见,耿栋梁心中大喜,道:“快快随我上山。”
话落,自有人上来蒙住七人双眼,柳相南早知会过山匪的规矩,七人便不作反抗,随耿栋梁进了山寨。
寨中大摆筵席,七人入座,摘去遮眼的黑布。
裴鲲一眼便留意到耿栋梁的身后,是一把七尺斩马刀,李家的独门兵器,想必当年耿炳文,应是李家的家将。耿栋梁见裴鲲留意身后的斩马刀,遂问道:“你认得此刀?”裴鲲道:“七尺斩马刀,如何不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