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2 / 2)

游龙寒光 羊脂白玉戈 1874 字 2020-12-24

白茫茫的云海遮住山脚,云端之上苍劲的峭壁上生长出的草木枝繁叶茂,叶片红黄参半。

风一过,树叶相互碰撞沙沙作响,似是为裸露的山壁铺上一件红如火,黄似金的华美衣裳。

若是细细聆听,还能听见山中鸟雀的啁啾混杂着不知是何处的水流冲击山石发出的响彻山间的水声。

这般置身于云顶之巅,人间仙境的飘渺感使得才刚满十岁的苏谨一时间差点忘了呼吸,竟也微微淡忘了方才那满心的悲伤。

回过神来的他,霎时间仿佛想起些什么似的,转头向上,见到不远处那座写有三个行云流水收放自如的大字的山门时,这才意识到原来他已经快到华清峰了。

山门处还有两位弟子看守,这两位身着竹青滚边的茶白色鹤氅,头发也都认认真真的盘成髻,虽不似苏谨记忆中那位仙长的仙风道骨,倒也不失“天下第一峰”的名门正派之感。

那二人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自下而上,周围也没有年长者跟随,便只道又是一个小小年纪就被家里送来求道的。

苏谨终于来到山门前站定,略带不稳的气息让他对于自己正站在即将拜入的华清峰的山门前这一事实的不真实感又更上一层。

恍惚间他听到有人问道:“来此所为何事。”

“我来华清峰,是想要拜师修道。”苏谨也不怯,向守门弟子行了一礼后不紧不慢地答道。

“随我来吧。”守门弟子中的一位向另一位微微颔首,引着他七拐八绕来到一个偏厅。厅门大开,正中央立了一副松鹤山水屏风。

这位弟子并未直接入内,而是走至门边敲了敲门轻声道:“静珣长老,弟子通旻多有打扰了。山门前来了位小童,说是想要入门拜师修道。”

好一会儿,屏风后才缓缓走出来一位看起来斯斯文文,却丝毫不显羸弱的青年。

相较于苏谨想象中的修道之人,倒不如说他更像个散漫的书生。

“嗯,命人去泽地居的西厢房替他准备床褥。剩下的交给我,你回去吧。”这位“散漫书生”面无表情的朝守门弟子点头,又看了一眼站在门后略显无措的苏谨,道:“想要入门拜师?先随我来。”

这位应该就是守门弟子口中的“静珣长老”了,看起来一副不大好接触的样子。

苏谨闻言向其行了一礼,便跟随这位静珣长老来到一间似是书斋的屋前。

静珣进屋后径直走向一张靠窗放置的书案,又从其后方的书架上抽出一卷卷轴摊开置于书案上,回头看了看站在门外没有进来的苏谨,“进来吧,将你的姓名与生辰八字写于此,作入门弟子名录。”

“是。”苏谨恭敬的应了一声后来到书案前,用他那手略显稚嫩的行书写下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和姓名。一旁的静珣略有些诧异的盯着他的字看了好一会儿,并非他的书法造诣有多高,只是这短短十个字的笔触对于静珣长老来说,似乎有些眼熟。

可惜静珣长老实在是想不起自己究竟是在何处见过,以为是自己红尘修行的那段日子里,在山下某处见过这样的字体。仔细一看这生辰八字,静珣又想起了什么似的盯着苏谨说道:“你,贞观二年生于杭州城?姓苏……”

静珣一寻思,这才开始仔细的打量起了苏谨。

骨相倒是还在,确实是当时那个孩子。不过兴许是这么些年都养在了俗世不曾有人引导的缘故,他身上的灵气不似当初那般明显了。

不过没想到这孩子居然还真被送上山来了,当年的自己其实也不大懂什么面象卜卦,只是见这孩子周身灵气,根骨不凡,想着要是能将其拉入门派,往后此子若能成就一番大事,那自然也少不了自己的功劳。

苏谨写完一抬头就见这位静珣长老盯着自己,也不知该怎么开口,顿时间相视两尴尬。

倒是静珣先开口,“进了这入门弟子名录便算是华清峰的一份子。往后能不能正式拜入师门,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多谢长老提醒,弟子明白了。”

见他这般乖巧又孺子可教的模样,静珣这难得休沐却被大清早吵醒的脾气也下去了,心情渐渐好起来,语气也少了些生硬,“带你去往住处前,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苏谨低着脑袋想了一会儿问道:“弟子不才,想请教长老。入华清峰和拜入师门有何区别。”

“入了华清峰,你便是华清峰弟子。不过新入门的弟子皆需跟随我完成两年的杂修,而后只有通过‘三才试’的人,才有被门内长老收作弟子且亲自传授其技艺的资格。落选者,可选择自行下山,亦可留在门内作俗修。”静珣颔首,边走边说道。

“多谢长老解疑。”苏谨拱手道。

“不必多礼。”静珣摆了摆手,带着苏谨走进一方小院中,“到了。这两年间,你须得同新入门弟子一道住在这泽地居,西面那间厢房里我已命人替你备好了被褥和换洗衣裳。两日后随其他弟子一同前往火地堂,我会在那授课。两年后你若是能顺利通过三才试,往后你的住处则皆由你的师门安排。”

这次苏谨学聪明了,没有作声,只是躬身向静珣长老行了一礼。见静珣朝自己点头,又转身离去后,他这才起身转而走向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