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软饮料的甜蜜“陷阱”(2 / 2)

而20世纪90年代初,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还远未像现在这么流行,更别说什么拉菲酒,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因此,当我20年前刚到美国时,发现这里的超市与国内大小相同的瓶装可口可乐,居然只要九毛九美分,比瓶装矿泉水还便宜。以美国当时最低的法定薪水1小时5美元来计算(大多数留学生打工的时薪),打1小时工可以买5大瓶可乐,简直是太便宜了。美元定价权在此已经非常清楚了,美国超市1美元的可乐,在中国就得6元人民币。

相对于至少10美元一瓶的红、白葡萄酒,可口可乐最便宜,俨然成了聚会中的主打饮料,所以每到寒暑假,我们这些崇尚“洋气”的留学生,在学生开派对的频繁时节,无不喝个痛快,因为大多数留学生得自己攒学费。

而我就更“幸运”了,在快餐店打工的时候,由于中午客人多,前台共四个人进行流水操作:由一个人先接单子,第二个人根据单子给客人盛饭菜,然后再装饮料给客人,最后让客人结账走人。我就是那四个程序中专门装饮料的那一位。当客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先亲切地问一声:anythingtodrink?大多数的客人会选择可口可乐,其次是dietke(低糖可乐),再是百事可乐,喜欢雪碧的客人最少。

当中午最高峰的午餐时间一过,我除了为闲散的客人装饮料,大多数时候都是和老板、同事天南地北地闲聊,还可以打开饮料龙头,把各种各样的饮料随意喝个够,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同学的聚会上大家谈起打工经历,有些同学就特别羡慕我,说我不但工作轻松,喝饮料不花钱,而且工资还不低。当时我也庆幸自己够“幸运”,殊不知后来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毕业进公司之后,有了医疗保险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可以说是从头到脚。结果牙医告诉我,我有七颗蛀牙,这个结果吓了我一大跳。我不吸烟,也很注重口腔卫生,怎么可能?问诊下来,牙医断定我喝了太多的碳酸饮料。于是我忍痛割爱,就此戒除了喝软饮料的习惯。从此以后,软饮料广告的狂轰滥炸,对我而言不会再起任何作用。

最后我送进牙医腰包的钞票,几倍于当初在软饮料上省下的钱,真真正正为美国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