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事件发酵(2 / 2)

要知道,他的一片策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酵,不但得到了皇帝跟太上皇的双重重视,更是早已经被放在朝堂之内令众位大臣商讨,争取在年底之前拿出一个可行的措施,这样才会不耽误了明年的春耕时节。

这件事已经在朝堂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只不过那些大臣们万万都没有想到,这策论的内容竟然是王志信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秋闱所写的一片简单的策论引出来的。

关于玉米、土豆、红薯这三样实物,这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虽然已经通过各种手段跟渠道都拿到了样品,但是因为边关路途遥远,派出去的人都还没有回来,一时之间不但找不到会种植的农人,就连种子也更是没有影子,更不要提如何大规模种植的方法了,一切都还停留在讨论阶段罢了。

但是,自从王志信在小琼林宴上当着众多的新晋举人跟朝廷不少参加了的翰林院官员以及几位书院的山长及夫子的面,不但拿出了更加详细的数据,甚至还明确告诉他们他那里就有不少种出来的成果后,整个朝廷都震动了。

精明的北静王更是没有一点儿耽搁,在王志信开始演讲的时候,就已经悄悄的派了文书把他说的每一句话一字不差的全部都记录下来,在宴会一结束就急匆匆的拿着那一沓稿子直接进宫面圣去了。

王子腾更是因此被两位皇帝连夜召进了宫,好在这事情王志信之前已经跟他详细说过了,并且在年初种植的时候也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所有的实验数据王志信统计好了之后都给他了一份。

在经过了一番仔细的询问后,太上皇更是被彻底吊起了兴趣!要知道,能够如此高产的并且可以当做主食的农作物,他也是闻所未闻,所以在看到那策论之后才会如此的重视。

兴致大起的太上皇,不顾皇帝的阻拦,直接白龙鱼服的跟着王子腾来到了那被王志信称作试验田的庄园,就连皇帝也同样是按耐不住,一起跟来了。

在这里,即便身为一国之君的两位皇帝全都是大开眼见,原本只是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庄园,却被王志信彻底改造成了一个集农业种植、家禽牲畜饲养甚至还包括了鱼虾养殖的全方位的立体生态园。

王子腾虽然早就听下人说了自己儿子这一年的各种动作,但是因为公务繁忙,他也只是随便听了一耳朵,知道他没有耽误学业就行,对这庄子根本没有关注过。

这次王志信给他那详细数据的时候,他也只是为了那三种农作物超高的产量而震惊了一下,对他说的全方位的立体养殖模式更是听都没听,此刻面对两位皇帝的问题,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即便是叫来了这庄子上负责管理的庄头给两位解惑,但却也是所得甚少,毕竟,庄头都是按照王志信的要求去做的,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他却是一无所知。

最后,还是王子腾派人叫来了王志信,两位皇帝的问题才得到了全面的解答,看着面对两位皇帝依旧毫无一点儿惧色,一幅挥洒自如,侃侃而谈的儿子,王子腾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骄傲。

毕竟,看着两位皇帝对着王志信的话连连点头,满意之极的样子,明年的会试应该不会有问题了!

能够缓解了一直以来困扰了朝堂内众多官员大臣都解决不了的人口跟粮食之间的问题,仅仅凭借这一点,即便是皇帝直接钦点王志信一个状元之位,都没有任何人敢说三道四。

一场接触跟谈话,王志信对皇帝跟太上皇有了自己的认知,在结合王子腾曾经对他说起过的一些话,对他们的脾气秉性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对他之后的官路可是有着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王志信折腾出这样一个农庄可不是什么心血来潮,这可是他搜索了原身记忆后想到的最快的进阶之法,因为王子腾以及王家的身份跟地位,他可不怕任何人抢走了这份天大的功劳。

而这也只不过是他庞大计划中的第一步而已,接下来虽然他一个人没办法撑起整个农业革命,但却也可以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粮食的富足可以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不管是他准备开办的制糖工厂,还是接下来将要开办的新型纺纱工厂等等也就不愁招不到工人了。

只要有他起了这个头,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些贵族跟大商人们肯定也会有样学样,整个社会都会因此而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接待完了太上皇跟皇帝之后,王志信跟王子腾在书房内进行了一场秘密的讨论,之后,王志信便不再是闭门苦读,而是跟着王子腾频频出席一些高官、贵族之间的聚会活动。

王子腾这次是彻底把他推到了人前,一时间,王志信之名在整个大庸朝上层之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这篇策论更成为了京城内所有学子讨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