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事件发酵
当天的小琼林宴完全成为了王志信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原本心中准备了很多的预案想要踩着王志信上位的那些举人们,全都被王志信的一番精彩的演讲彻底打乱了之前的预案。
以至于最后所有人在大势的裹挟之下只能无奈的被王志信牵着鼻子走,甚至到了最后,几乎九成以上的人都已经被他的一番言论彻底说服了,并且打从心底认可了他的观点。
回去的路上,贾宝玉更是一脸激动兴奋的看向了王志信,眼神中充满了崇拜之意,虽然说他看不上那些国贼蠢驴之辈,但是对于王志信说的能够真正造福百姓的利国利民之策还是非常佩服的。
“志信兄,你刚才说的那些实在是太精彩了,那玉米、土豆跟红薯我也都一一品尝了,只不过却有一事不明!”
贾宝玉带着几分好奇跟疑惑,刚才在会场里忍了半天,此刻终于是再也忍不住了,低声问道:“那玉米直接用清水煮了吃还可以,但怎么做成了馒头之后却那么,那么的……”
“扎嗓子了?”王志信笑着说出了贾宝玉心中所想。
“恩,是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直接整个煮着吃不是更好吗?”贾宝玉说出了自己的不解。
“呵呵……”王志信轻笑一声,也没有嘲讽贾宝玉的不因世事,而是耐心的跟他解释道:“那玉米如果直接煮着吃,只能是六七分熟的时候,也只有那玉米粒可以食用,可是那样的话不但产量比起彻底长成熟要少了很多,而且还不易存放。”
见贾宝玉的眼中依旧充满了疑惑,王志信只得耐心的解释道:“这么说吧,刚才那样的一个农家汉子,一顿饭要吃三升稻米,刚才那种水煮的玉米一顿就要吃十个,可是那种玉米面做的馒头,就只需要五个玉米磨成粉之后就够了!而且,贫苦人家更是可以连那玉米芯一起磨碎了吃掉的!”
“原来是这样啊!可是,那玉米面的馒头简直是难以下咽……”
“哈哈哈哈……”不等贾宝玉说完,王志信的唇边露出了一抹嘲讽般的笑容,道:
“宝玉你从小长在荣国公府,过得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凡入口的东西那样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你信不信,如果让你荣国公府里的大厨在做,那玉米面的馒头绝对可以做的比白面的还要好吃?
你肯定没有体会过那种几天没有一丁点儿可以果腹之食,只能靠凉水充饥的感觉吧!”
说着,王志信像是陷入了某种沉思之中,声音中带着几分伤感,脑海中浮现出了原主在边关时候曾经遇到过的事情,低声道:
“当初在边关的时候,我可是亲眼见过那些因为饥饿而吃树皮啃草根,到了最后甚至直接吃观音土而被活活胀死的难民的惨状!跟这些东西比起来,那玉米面的馒头绝对是人间美味!
在几十年前的前朝末年,天灾频繁,当时的朝廷更是腐败无能,对百姓只会一味的压迫,恨不得榨干老百姓的每一分骨血,以至于饿死者不知凡几,这天下的人口锐减了一半都不止,很多人为了活下去甚至不惜易子而食,那惨状即便是史书中都不敢详细记载,现在提起来,都让人觉得心惊胆战,浑身发冷。
而且,就算是在当今这太平年月中,真正能够衣食无忧的人家又有多少?你可知道普通平民百姓一天只能吃两顿,而且还是一干一稀,他们用来做馒头的面粉里还掺杂了麸皮,米粥里还有着稻壳?
也就是你这样的王孙公子才会觉得刚才那样的玉米面儿馒头食不下咽啊!”
“原来竟是这样吗?”贾宝玉的声音有些喏喏的,从王志信的话中他听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艰辛的生活,虽然曾经在各种杂文中也读到过不少天灾时候的惨状,但却没有亲耳听到的这些来的震撼。
王志信这个解元公原本也只在京城的文人士子之中有着一点儿知名度,可是随着北静王这小琼林宴的结束,他的名字却是快速的进入了朝廷内许多官员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