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2月16日(1)(1 / 2)

新加坡的日子 孙相华 3306 字 2020-12-14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十七章12月16日(1)

很多事情发生和发展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对于一件人们看来没有任何希望的坏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计划,没料想会居然会出现朝着绝处逢生柳暗花明方面去发展;对于一件人们都抱着很大希望的好事,已经做好了打算,结果却总难让人收到满意的效果。

这天晚上dd公司综合办公室里的人都下班回住宿营地去了,工程场地有几个工人在加晚班,dd公司整个二号机组工程的所有用电都是依靠柴油发电机,每天下班项目部都有一个负责人留守最后检查有没有工程隐患,工人都彻底离开关掉发电机。傅铭宇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详细的看着一份资料,是下班前刘新生放在他办公桌上下一步工程计划书。已经过去十天完成的工程量,以后十天计划完成的工程任务技术组都要做好详细的计划,除了让每一个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及时的对工程进度有一个明确的详细的了解,工程负责人还要及时的汇报给dd公司的本部。这种严谨的工作制度在dd公司已经延续很多年了。傅铭宇一边详细的看着计划书,一边喝着刚刚沏好的碧螺春。被新加坡阳光晒得有点暗红发胖的脸上透着一层喜悦的表情。说明他这天的心情不错,的确他遇到了一件好事,算是坏事中的好事,尽管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没想到会出现绝处逢生的结果,跟刘新生的计划书没有任何关系。

傅铭宇是晚上要下班的时候才回到工程场地的。12月5日发生的阿布重伤事故到今天已经过去十多天了,事故的定性还没有完全的确定,按着国内的规定除了当场发生的死亡事故,任何伤亡事故的鉴定要经过医院的救治后的三个月才能确定下来。傅铭宇在12月8日召集dd公司新加坡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开会讨论医院里廖医生的诊断结果,还有事故受害者家属的意见,无非是想及时的拿出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不能因为这件事给工程带来一点不安定的因素,也可以说hn新加坡大士能源公司,新加坡主管安全的政府部门,知情的印度人,包括所有dd公司在新加坡二号机组的作业人员都要知道dd公司对这件事情做出的处理太态度。开会的结果很快人人都知道了,按着傅铭宇提出的不管付出任何的代价都要还原印度人阿布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先知道和最想知道这个结果的是新加坡主管大士能源的安全官印度人大胖子萨拉姆丁,萨拉姆丁对于dd公司这样处理的态度很是满意。他曾经跟他所接触到的印度人开会的时候说过,“这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结果,是我从来都不会想到的结果。”尽管在对生命的认知上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生命的安全和健康遇到严重威胁的时候,要不惜任何的代价来挽救生命的安全和健康。更多的时候这只是一个说法和愿望,事实上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是要付出很大的实实在在的代价。萨拉姆丁知道印度人是不会做到这一点的,就凭这一点他对中国的hn公司和dd公司衷心的感到佩服。尽管这样的处理结果傅铭宇并没有向工程场地的印度人公布过,时刻关注着中国人对这件事处理态度的印度人还是在他们呜哩哇啦的印度话里很快相互传遍了。傅铭宇那天在坚持自己立场的时候无非是举了秦穆公对待野人的一个例子,没想到人心永远都是相通的,不但可以穿越时间久远的隔阂,也可以穿越不同语言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障碍和差异,确切的说dd公司做出的处理结果让所有在工程场地的印度人得到了感化,他们不再对中国人有一点的承见,最起码在这个工程场地里他们开始真打实凿的老老实实的干活。萨拉姆丁也把很多在一号机组跟着cs公司干过的经过新加坡官方考核通过的督工介绍了过来。

那天讨论后处理的结果傅铭宇还没有向dl的公司本部汇报,不过他知道,dl本部公司已经知道了他的处理意见。这还只是一个处理意见,并没有让dd公司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不过傅铭宇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最后的结果哪怕都是由他个人来承担他也要坚持到底的。

傅铭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新加坡没有人关注你是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过在傅铭宇的心里党员总是要有担当的,有一份责任要扛的。既要自己做得堂堂正正,还要把队伍带的人人说好,真正做到这一点着实的不容易。就像一个行为不端的走在外国的中国人,尽管极大多数的中国人作为都是好的,但是外国人还是很笼统的说看那个中国人都干了些什么。这些在国内让国人耻笑说上升高度太高、太远、太大的说法在新加坡,哪怕是在一个小得不起眼的国家都会体现出来。

工程一切又都回复到了正常,在医院里治疗观察的阿布也恢复到正常的心里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停了一个星期工的赵西海也正常的工作了。工程场地里的千头万绪的工作像一团团的云彩朝着傅铭宇心里的那片蓝天压了过来,一定要按计划完成工期,工期拖延得越久就意味着给dd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越大,一定要节约开支……,一定要减少人工……,一定要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这一切都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根本,这一切只要稍稍的做过了头,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减少人工这方面,dd公司在新加坡的工程已经把人员减少到一定程度,很多没有开工的项目眼看就要开工了,国内和其他国外的工程也在急需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给新加坡配套的人员迟迟没有确定下来,把这一切真正做好该是有多难。想到这些,他就想到了dl的西山,dl人们对于西山的好感已经不分季节的差别,这个时候的西山也许正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人们对于西山的热情不仅仅是为了它的那一片绿意,冬天里照样有很多的人来到西山爬山,站在山顶他们的眼里永远都看不够dl城市里每天的繁华,永远看不够不远处大海里往来不断进出港口的大船,永远看不够日落以后霓虹闪闪灯光灿灿的夜景。

“你好,是傅经理吗?”

“你好,我是。”

“我是新加坡国立同仁医院的廖兴邦。”

“听出来了,有什么事吗,廖医生。”

“下午你有时间来一下医院可以吗?有件事想跟你汇报一下。”

“廖医生,您太客气了。谈不上汇报,您是阿布的主治医生,我们dd公司应该感激您的。是阿布病情的事吗?”

“是,不过你不要担心,是坏事里面的好事。”

“好事!?难不成阿布能下床行走了?”

“哪有那么大的好事。你还是来一趟吧,我当面向您汇报。”

其实这几天傅铭宇有时候也到医院里看看阿布,只是没有开始的时候去的亲了。阿布的病情趋于稳定,除了腰部没有知觉不能动弹,腿部骨折也在石膏的帮助下依靠时间慢慢来康复。最后一次离开医院的时候,傅铭宇特意的把电话留给了主治医生廖兴邦,告诉他有事随时给他打电话。至于廖兴邦电话里说的好事,他没有猜度别人心里的习惯,因此并没想的过多。

“傅经理,我跟你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对你,对dd公司,对我们医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傅铭宇接到廖兴邦的电话,开车就去了同仁医院。在他朝着阿布的病房走去的时候,在走廊里遇到了廖医生。廖兴邦把傅铭宇叫到了办公室,跟他说,“连我都没有想到,患者早晨醒来的时候一个劲的喊说腰疼,我就轻轻的按按,没想到他喊得更厉害了。接着我又让他轻轻地动动,我发现他真就轻轻的动了动。”

廖兴邦停了一会儿接着说,“这样一来,说明我以前的诊断是错误的,下午的时候我仔细的看过x光片,结果是跟患者刚入院时的x光出现了差别。”说话的同时廖兴邦拿出了两张x片,尽管傅铭宇不懂x光片,在廖兴邦的讲解下他还是认真的看了起来。

“人的身体是由特殊的材料制成的,明明是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身体里的内部组织居然也像自我救治的医院一样,只要是能有愈合的可能,也在全力的愈合。我这样说你一定是听明白了吧,患者有可能不用进行腰部的手术就会自行的康复。”

“廖医生,你是说,阿布腰部不用手术也会好起来,是吗?”

“对,我说的就是那个意思。”廖兴邦接着说,“那就意味着,dd公司在患者的身上花不了太多的钱,经过长时间的疗养,他就能恢复跟以前没出事时一个样子。”

“其实我们并不是怕花钱,你也知道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坏的打算。关键的是患者在不经过任何手术就能痊愈对于他来说将会减少多大的风险。对于dd公司来说可以把这次事故的等级由重伤变为轻伤。国家的政策把生命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无论对我还是对dd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好消息,真的很感谢您了!”

傅铭宇说最后那句话的时候,紧紧地握着廖兴邦的手。

“真要等到患者出院疗养还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好好的观察。不过我可以确定的告诉你,把患者定性为轻伤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傅铭宇还没有离开医院的时候,就把这个消息在手机微信里传达到了dd公司的项目部。

如果不是星期天,即便是星期六工程场地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的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