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俊(二)
既然决定了要以教育为长期发展的职业,那么就需要把专业上的短板也补上了。张之俊申请了英国的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因为标化成绩优异履历突出,顺利录取。
三年后,他带着漂亮的论文及奖项毕业回国,先是在一家做中小学课外培训份额颇大的机构做管理培训生,带过幼升小和小学班。他不是具体任课的老师,而是班主任,管理教师和学生,处理与家长的各种关系,算是半业务半管理的岗位吧,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学到教育行业实践当中相当全面而深入的东西。
但教育行业最核心的领域肯定还是在学校,工作近两年之后,他便得到了这个机会,进入这家发展势头颇为强劲的私立双语学校。
张之俊在这家私立双语学校的职位也类似于管理培训生,直接培养目标是校长助理或教务长。
这所私立双语学校实际上是一所刚刚通过国际课程认证的国际学校,只是对学生国籍不做要求,并保留体制内的双语部。所以学校除了总校长之外,还有好几位分校长——中学部,小学部,双语部,国际部,中方和外方的校长分别好几位,管理人员相应地也就更多一些。
同期进来的几位同事都跟张之俊一样,先被分派到不同的班级跟班一年,职务是班级辅导员。
因为人员有限,不可能每个班都配备班级辅导员,所以这个职务有点半保密的性质,学校并不主动对外宣扬,班主任也会知会本班家长,因为是实验班或重点班才会配班级辅导员。辅导员全程跟着上课,既分担班主任的管理职责,也了解每个孩子,同时负责与家长联系,将很容易就会被家长的微信电话纠缠得脱不开身的班主任及主科任课老师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教学。
这晚加完家长微信,再初步打完招呼,张之俊已经有些被掏空的感觉。
毕竟白天就上了一天班,晚上这也算加班了。
点开朋友圈,发现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好友的缘故,内容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
以前在培训机构加的那些家长,他已经社交不过来了,基本都已设成了不看对方朋友圈,但现在本班的家长,还是要看看的,毕竟对于了解孩子们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以及他们在家里的状态,都很有帮助。
这不就是网上吐槽的么?微信办公让社畜们24小时不下班不再是个传说。
好在新工作刚开始,张之俊尚未生出厌倦与疲惫,劲头满满地看那些家长们的分享也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内容个性而有趣的那些。
然后,他盯着一条朋友圈,脑子里平地起惊雷一般地,冒出一个念头——
算起来……她的孩子是不是也差不多该上小学了?
他不太确定她那年会是几月生产,毕竟那件事是他惟愿忘掉、更不愿去细想的。如果是九月后,那该是明年,如果是九月前,则是今年。
而如果,如果就是今年,会不会那么巧?就在他的学校,甚至他的班上?……
沈冰菱(二)
对着程令卓关于家长会的询问,沈冰菱先发了个摊手的表情:“去不了,理想状态下五点半才能完事,那也只是理想状态。”
程令卓:“那怎么办?我这下子也走不开,五点钟要进董事长办公室开业务线条报告会,没有一个小时估计结束不了。”
沈冰菱叹了口气:“没事,我一早已经预料到了,跟班主任打了招呼,早上也跟佳俊说了,他能理解。”
程令卓也叹气:“这孩子,难为他懂事……”
沈冰菱没再回复。
是啊,这孩子,这么懂事,都是从小到大资源不足而带来的多少委屈潜移默化出来的……
略为思索了一会儿,沈冰菱便给佳俊班上一位幼儿园就与他同班、所以早就认识的同学妈妈发了消息,请她帮忙记录传达家长会的主要内容。
那位妈妈热心地满口答应:“没问题,我拍照录视频给你,现场直播!”
沈冰菱笑了笑,心里稍稍好受了一些。
并不是想要借此而假装去开了家长会回去骗孩子,而是希望到家后能够真诚而有底气地告诉他:妈妈一直在关注,妈妈有尽最大努力,参与你的成长。
沈冰菱错过佳俊的家长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幼儿园她就没去开过几次家长会,更没参加过几次需要占用上班时间、必须请假的亲子活动;程令卓就更不能指望,他比她还忙,能替她去的次数可以忽略不计,按理说她应该早已能够平心面对这种抱憾与愧疚之感吧?
可其实,不行。
只要你真心爱一个人,对他的亏欠感就永不能平息,而只会在积累中愈演愈烈。被亏欠的那个人可以习惯,亏欠的这个人却不行,她的良心不会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