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章 挟持(1 / 2)

第一风水师 镜花水月 1672 字 2020-12-01

噗!

只是传国玉玺还特么而已?

此话当真?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所有人都知道,建文帝跑路的时候,把传国玉玺带走了啊!

邱雨白了我一眼,很郁闷的说道:历史上,只有拿到传国玉玺的王朝,才算是正统。如果没有,通常都会制造仿制品替代。朱棣登基后,命玉匠重新制作了三方宝玺,分别是奉天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可见朱棣,并没有得到传国玉玺。否则的话,何必多此一举?后来,朱棣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四处寻找建文帝,多半也与玉玺有关。

如此说来,难道玉玺真的在建文帝带走了?

那你也没必要,去刨人家坟啊!

我缓过神了,对邱雨问道:难道你想挖个鬼帝出来,嫁给她做皇后娘娘?还是挖几件古董出来,换点钱买别墅?我跟你说,就算这次损失惨重,要挖古董换钱,你找个将军墓诸侯墓啊,干嘛去挖皇帝坟?就算你真把传国玉玺挖出来了,你敢卖,谁敢买?

瞎搞!

完全是瞎搞!

我要真信了她的鬼话,挖不出来还好。

要真挖出来了,基本上是牢底坐穿的节奏,搞不好还得吃枪子儿。给自己找条死路,我特么图啥?

说你是棒槌,你还真是个棒槌!

邱雨气不打一处来,气呼呼的说道:传国玉玺,对修行人来说,也是无价之宝。史册记载,秦王政十九年,秦军破赵,得和氏璧。后来天下一统九州归秦,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一玉玺,是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传国玉玺传承千年,凝聚着九州气运,亦和九州14条龙脉相连。这样一件旷世神器,敢情在你眼里,就一古董?

还有这一说?

听到邱雨的话,我立刻不淡定了!

作为一个风水师,我对堪舆之术研究得很深。

而14条龙脉的风水走向,这是我们的入门必须课。

作为一个风水师,一辈子以寻找龙脉龙穴为目标。就连爷爷这辈子,给人看了无数的地,也没找到一个龙穴。

邱雨科普完,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古代的皇帝,为什么叫九五至尊吗?

切!

又是一道送分题!

这个问题,或许能难住不懂玄学的人。

但是我这种从小就看《周易》学风水的,困难程度约等于0。

我想都不用想,直接说出了答案:因为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故九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

邱雨笑嘻嘻的说道:未必吧?

哼!

还想诈我?

难道不是吗?

对于这个答案,我非常自信。

一道题,不一定只有一种解法。

邱雨笑了笑,不紧不慢的说道:你这种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在修行者中,还有另外一种答案。

那是什么?

我的心里,立刻来了兴趣。

对这个圈子,我确实知道得很少很少。

答案,我刚才已经告诉过你了!

邱雨小声说道:14条龙脉中,9条是山龙,另外5条是水龙。山9水5,山在前水在后,是为九五至尊。

呃!

好吧!

奇怪的知识点,又增加了一个。

说吧,你到底想干嘛?

对邱雨的想法,我还是不太懂。

与其猜来猜去,还不如直接开门见山。

我想找到传国玉玺,做一件法器。邱雨哼了一声,咬牙切齿的说道:等我炼制成功,杀上龙门总坛,把龙门彻底踏平!

噗!

敢情刨人家坟,是为了报仇!

不过要搞龙门的话,我也不反对!

那你告诉我,建文帝埋哪里?

已经被她坑几回了,对这个女人的情报来源,我持怀疑态度。

而且建文帝下落之谜,本来就是史学界的一桩奇闻。这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能人异士在寻找。我不觉得,邱雨的本事,能比他们任何一个强。如果他们已经找到了,邱雨就是白给。如果连他们都还没找到,以邱雨的本事,基本上还是白给。

而且

不是打击她!

若论寻龙找穴地本事,她连我都不如!

邱雨指着南方,很肯定的说道:就在我们县的九龙山。

噗!

九龙山?

那个地方,我知道。

九龙山不算很高,但是范围特别大,是一片山脉。

以前交通不便,这片山脉强行把我们县一分为二。以九龙山为界,我们这边是山前,对面是山后。

就这一山之隔,在以前那就是天堑,给大家的交流,造成了极大障碍。山后那边的人,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和我们不一样。生活习惯上,也有不小的差别。比如说,我们这边的人,农村做饭基本上用铁罐,米煮到八成熟倒掉米汤,再用小火焖熟。

只有做蒸菜或者办大席的时候,才会用大蒸笼做饭。

而山后的人,全都是用蒸笼做饭。而且他们家家用的都是小蒸笼,我们这边根本没有。

以前常听老人说,九龙山藏着龙脉。然而,传言终究是传言。这些年,九龙山爷爷也跑了几十次。别说龙脉,那片山里连个像样的吉穴都找不出来,爷爷无数次气得骂娘。要说这地方,有帝王墓葬,哪怕是个跑路皇帝,我也是不信的。

江湖传言,不可信。

我摇了摇头,很肯定的说道:那片山里,连个将军都葬不下。

若真论风水。

就苏家庄园那片儿地方,能甩开九龙山一百条街。

走出镇子,随便找个山旮旯刨个坑,都不会比九龙山差。

江湖传言?

邱雨哼了一声,冷笑道:这话,可是我师父亲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