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江能流,自然会停(1 / 2)

闽州有一条江叫闽江。

在闽江的入海处有一座九莲山,九莲山上有一座林泉寺。

林泉寺是梁国的第一寺、也是天下的第一寺。

它是绕着山腰直上,依着山麓层层而建的。

到了山顶有一座直插入天的佛塔,它叫玲珑塔。

梁国,又被称为南梁。

杨氏帝的每一任太子都会秘密出家林泉寺,到了他们成人以后才会还俗出世。

九莲山边还有一个小镇,叫做霞浦镇。

儒宗的方长空曾经在这里吟道:”不见闽江莫攀峰,洗净红尘再上香。”

可是红尘又岂是闽江能洗净的呢?闽江也只能痴痴地看着这一切,用波涛记录着岁岁年年而已。

从九莲山上极目远望,可以见到点点的白帆穿梭在奔流的碧波之上。也可以看到江边的一群群水鸟,时而惊起飞散,时而又钻入水中捕食游鱼。

东风轻轻地吹过,两岸的细柳微微地摇曳着自己的腰肢。一轮朝阳高高地悬在天空中,似乎要把这一幅美景尽收于自己的眼里。

对岸有一只鹭鸟,正在缓缓地飞来。它张开了自己的翅膀,慵懒地滑在了大江之上。

它似乎想一路向着九莲山而去,想站在香烟缭绕的玲珑塔顶,向朝阳问一声“你可一切都好”。

这只鹭鸟掠过了江岸,又在天空里划了一个弯,它的身下就是天下闻名的霞浦镇了。

托林泉寺的福,每天都有大量的香客在镇上来来往往。大街上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喧闹声,好一幅柴米油盐的世俗景象。

鹭鸟的目光向东瞟了一眼,映入它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星星点点的渔船停泊在平静地江面上。它们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好似在等待着张帆出航。

这只鹭鸟的胆子很大,它被下面镇子熙熙攘攘吸引了。

低飞一圈后,它便站到了一棵杨树的树杈之上

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嬉闹声。鹭鸟皱了皱眉、歪了歪头,禁不住低头向那里望去。

它看到一个圆圆脸、弯弯眉的男孩正被人追逐着。

这个男孩时不时地回着头,向着后面的几个追兵挥舞着自己微胖的手掌。

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约有七、八岁的模样。一身素色衣裳上,满是摸爬滚打后的污迹。脚上是一双脏脏的布鞋,调皮的头发在他脑后飞扬。

他有着一张圆圆的脸蛋,上面也是一条条泥痕,像是个贪玩的哪吒童子。

他张开如圆月弯霞般的眼眉,带着几丝狡黠的天真,笑得有点坏坏的。

他的身形很灵活,也非常轻松,藕节般的手臂摆得是那么的协调。

可他身后的追兵们是有的面目扭曲,有的咬牙切齿,有的气喘嘘嘘,还有的口里吐着芬芳。

树上的鹭鸟是听不懂这些芬芳的,不过它应该也知道这些芬芳不会是什么好话。

男孩就像一只水獭一样在街上东窜西钻。后面的追兵也是紧追不舍,紧紧咬住他不放。

突然他拐进了一个胡同,在这个胡同的尽头就是小镇的外面,就能看到闽江的江岸。

沿着江岸再向东去,就是那一片偌大的芦苇荡了。要是被他钻到了芦苇荡里,就算是神鬼也难觅他的行踪了。

就在他要跑到胡同尽头的时候,忽见出口处跳出来两个男孩子。

他们一个穿着破旧的绿衣,一个穿着脏兮兮的黄裳。两个人是一个肥、一个胖,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这两个男孩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面前的小男孩,故意装出一副恶狠狠的凶相。

他们异口同声大喊道:“呔,你这个贼人,我看你往哪里逃。”

好吧,这可把小男孩吓了一跳。他急忙停下脚步,又向后倒退了几步,立刻就用骨碌碌的眼珠往着四下打量。

只在刹那之间,他就拿定了主意。就看到他几个步子,踏上了墙边叠着的木箱、菜筐,三下两下就跃上了墙头。

男孩开始在墙上快速奔跑,把下面的两个大男孩弄得是大眼对小眼,只能气喘嘘嘘地在地上追着。

树上的鹭鸟也好像被他们吸引住了,展翅一跃就飞到了小镇的半空。它一边盘旋着,一边低头看着孩子在墙沿上飞奔。

地上的一群追兵也喊着号子,在拼命地追赶。

这一路上的喧哗和吵闹,倒是很有生趣,也让他们头上的鹭鸟觉得有些快乐和开心。

男孩从这座墙蹦到那一座墙,从这个房顶跑到那个房顶。他一直向前跑,仿佛是朝着空中的太阳跑去。

在阳光之中,是一个温暖的孩童,是一幅写意的风景。

前头有棵茂盛的柏树在那里矗立,像是在静静地等着男孩的到来。

它似乎等了很久,也好像有点着急了。它的枝叶随风摇晃,一根粗壮的树枝搭在了墙头上,仿佛在邀请男孩从它的身上经过。

男孩当然满足了它的心愿,接受了它的邀请。

他跳上了粗粗的树枝,双臂展开,平衡着自己的脚步。他慢慢地走向大树的身躯,然后蹲下了自己的小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