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巧来了大炎朝之后一直都担心着剧情会让她走上作死的道路,从来没空看身边的风景。小鱼更别说了,从婴儿时期就跟着程牧野住在大荒山上,连运河都没见过,更何况是好几层高的楼船。
在楼船上,母子两个真是处处都稀罕。应潮生和胡小山轮流上场才算是将母子俩层出不穷的问题给回答得差不多。这一趟去宁州,船上带着玉米、红薯和应潮生又寻到的土豆和辣椒。
据说安州再往下游走便是临海城,那边的人已经按照顾巧的要求开始寻找海鲜类的鲍鱼、龙虾、海带、紫菜等,顾巧的豪华版佛跳墙是孟宪廷认为的压轴夺冠菜品。而且,这还不是用铁锅做菜的胜之不武。
船上的生活刚开始新奇,可没两天就让人觉得枯燥。小鱼还有些晕船,顾巧只能换着法子给他做吃的,讲故事,总算是熬过了三天。
“过了前面安州和宁州分道的安宁湖便快到了。”第四天一早,应潮生在甲板上给顾巧介绍道。
顾巧已经看见了前方高高的堤坝,可船也到了一处在群山间蜿蜒曲折的河道,左右全是高山,给人一种沉沉的压抑感。
而且这个地势……
顾巧仿佛知道为什么干旱之后会有那么严重的水患了。如今的安宁湖因为干旱已经裸露出开裂的河床,在阳光曝晒下,河道上也满满的全是裂痕。若是再干旱一段时日,这些裂痕会越来越大,若是一场暴雨袭来,安宁湖的堤坝怕是要保不住。
周围的山抬高,且以地势来看,山上的溪流归处也是安宁湖。暴雨之下南面有山洪,山洪卷着泥石流再给安宁湖添一层灾难,下游不水患也难啊!
想到这儿,顾巧便说了。谁知应潮生一副大惊小怪的模样盯着顾巧,“所以说,这人要多出门才能长见识呢。这大丰朝但凡是在运河上走动的人都知道安宁湖一带雨水太少,否则又怎么会花大力气建了个湖在这儿蓄水呢。”
“万一呢?”顾巧想到原本小说里的描写,固执地又问了句。
应潮生还是很自信,摇头:“没有什么万一。”
顾巧放弃和他说话,说多了也不是多管用。若是能见着孟宪廷或是三皇子,再着重提一提这回事吧。
商船径直转入了宁州河道,中午过了一会儿,便到了宁州宁顺县码头。孟宪廷的人已经等在了那里,一行人换了马车,一直到了宁州府城的驿站当中。
孟宪廷据说也是不在的,和凌寒一起去江边安装水车去了。小鱼一听,精神也来了,“娘,我想去看那个水车车。”
“能去吗?”顾巧也很感兴趣。毕竟她从来没想过做吃的之外还能为社会做出点贡献,还真想亲眼去见证见证。
“这有什么问题。”应潮生走商多年,自然熟悉宁州府城这地方情况,拍胸脯打了包票,带着母子两个便沿着驿站往府城外的农庄走去,凌寒和孟宪廷这几日分别在宁州府各处忙碌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