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腊梅走了后,他又奔向长乐宫,想要告诉娥姁出事儿了。可到了长乐宫门口,却又犹豫了起来。娥姁喝了太多酒,理智全无。这个时候,告诉她这种事儿,无异于晴天霹雳。与其让他跟着自己心焦,不如让她暂且睡个安稳觉。
今夜,等他思考出成熟的对策。
明日,再让她为这事儿悬心难过也不迟。
就算他审食其想不出好的对策,还有沛县那帮老臣费心。只要他们都站在皇后太子这边,皇上想行废立之事,怕也是困难重重。
思及此,审食其又迈步回了长安宫。
一个人大睁着双眼,熬到了早朝十分。
一向不怎么上朝的他,今日破天荒穿上了朝服,去未央宫上朝。他要亲耳听一听,刘季会怎么说起废立这件事。他要看看,这个薄情寡义的男人,怎么跟沛县老臣交代这件事儿。
未央宫。
朝臣分立两厢,恭恭敬敬地等着刘季上朝。
头戴天平冠身穿龙袍的刘季,从寝宫出来,哈欠连天地走上丹陛,坐在龙椅上,扫了一下群臣,等众臣三呼万岁,行过大礼后,方才说道,有件事儿,朕一直想跟众臣议一议。见众臣躬身,恭敬地等着下文,遂又道,太子有仁心,却太懦弱,无储君之霸气。三皇子如意类朕,颇有帝王之风。朕欲废太子,改立如意,不知众位卿家怎么看这事儿啊?
此话一出,朝堂炸锅。
尤其是沛县老臣,一个个气愤填膺。
皇后贤德,太子未见错处。皇上要行废立之事,何以服皇后太子之心?
皇后娘娘仁善贤良,这么多年,一直替皇上侍奉双亲,勤俭持家,因为帝王霸业,三番两次入狱受苦。娘娘是刘家大功臣,太子又是嫡出。没有错处,就废嫡立幼。别说我们这帮沛县老臣,就是天下百姓,怕也是不服啊!
刘吕结亲,缘于皇帝微时。家父倾吕家家业,扶持皇上创立帝业。如今,大汉江山稳固,皇上要行废嫡之事,也太让吕家人心寒了。
刘季见众怒难犯,遂打着哈哈,讪讪地,众位卿家,稍安勿躁。朕说的是废太子,另立储君,又没说要废掉皇后。你们这么急,这是要干嘛呢?
娥姁的贤名,沛县老臣都知道。
他允诺戚姬废太子时,早就想到了朝堂阻力有多大。
单单只是废太子,众臣情绪如此激动,倘若连娥姁一起废,只怕他们都要站起来,拥护娥姁母子,反对他刘季这个皇帝了。想想娥姁身后的势力如此强大,刘季心里都微微有些醋意。这是他刘季的刘家天下,不是娥姁的吕家天下。看起来,他的确要防着点儿娥姁这个皇后了。省得她势力太大,连他这个皇上都遏制不了。
皇后和太子,母子一脉。废了太子,形同于废掉皇后。
太子若被废,皇后如何能心安?
皇上若执意废掉太子,皇后必定万念俱灰。皇后凤体有恙,我们吕家人如何能无动于衷?皇上但凡能念及一点往日情义,就别动废太子的念头!
刘季情知这事儿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儿,也不想极其众愤,遂又道,此事,只是议一议。为了大汉朝帝祚永存,朕还是希望,各位卿家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掺杂个人思想感情等因素。着眼大局,方才是朕的好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