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神启元年揭序章(1 / 2)

“陛下所言,不过是为人臣子者分内之事,原不足为提!”

朝堂中,一个苍老的声音突兀地响起,破坏了金銮殿中君臣洽谈的气氛:

“不过,这为人臣者,似是皆能各司其职,谨守本分;但为人君者,又待如何处之呢?!老臣倒敢问陛下:当年,陛下与三公言称于一片劫云中得了所谓的神启,需立即闭关悟道,竟弃天下臣民于不顾足足五年之久!

如今陛下既已出关,却不知是修成了何等非凡的道果?可否于殿中显法一番,容臣等开开眼界?”

听得此人言语激烈,甚至隐隐有质问之意,众人不由得纷纷色变,连忙闻声看去,却见发言者乃是一须发皆白的老者,身材高大,精神矍铄,位居群臣最前列,显然是朝中分量极重之辈。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太师,也即是靖帝少年时的老师,先帝托孤重臣之一,两朝元老,府元镇。

常言道:“伴君有如伴虎”,纵然是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贤明,多设言官,广开言路,但为臣者殿前奏对时,大多仍是战战兢兢,前后斟酌字句,生怕哪里触及了皇帝的逆鳞。岂有如这位府太师一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几乎就是指着靖帝的鼻子骂他消极怠政,荒废国事了。

不过,虽然府太师其人脾气差了些,似乎有些倚老卖老的嫌疑,但若真要论起来,东旭国举朝上下,不算身为当世圣人的三公,也的确没有人要比这位老太师更有资格当面斥责皇帝的过失了。

昔年弘帝在位时,这位府太师担任的便是宰相一职,治国有法,甚得先帝倚重,为人又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百官皆深惧之……后来弘帝驾崩时,便托孤于府元镇,又加封其太师之衔,令当时尚还年幼的靖帝拜其为师。一时间,堪称权倾朝野,风头无量。

只是后来,当今丞相文圣人横空出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完人,群雄无不拜服。府太师深感其才,竟是当即退位让贤,上书靖帝令其为相,自己则就此脱身朝堂,毅然离京,带兵为东旭镇守北方边境去了,也算是留下了一段佳话。

可是几年前,靖帝与三公突然同时宣布闭关,竟是如儿戏般地令几位老臣一同摄政,置朝中政事、天下百姓于不顾,就此销声匿迹。

身在北方的府太师听闻这一消息,当场便被气得破口大骂,深感荒唐之余,却又不免担心朝中无主而致生乱,立刻火急火燎地带兵回到了东都,前来主持朝中大局。

这位老太师是何等样人?那是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狠角色,辈分又高得吓人,三公在他面前也得自称一声晚辈。靖帝等人一声不响地闭了关,撂下整个朝堂不顾如此之久,太师这几年怕是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就等着皇帝出来,要狠狠训他一顿哩!

念想及此,殿中群臣纷纷识趣地闭上了嘴,低头看向地面,都摆出一副装聋作哑的模样。

连龙椅上的靖帝都不禁脸色一苦,看着下面这位在自己少年时期便严厉至极的老师,假装没有听出他话语中的嘲讽,朗声道:“不错,太师就算不问,朕也正准备说起此事,五年前那劫云之神启,对朕而言,确确实实是一场非凡的机缘。”

“……”听他这么说,府元镇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怒哼一声,冷冷地道:“那老臣倒要好好见识见识了!神启?也不知是哪一派、哪一教的神圣?又到底赐给了陛下什么样的造化?如老臣这等肉眼凡胎之辈,莫不是连目睹神迹的资格都没有罢?”

“呵,太师言重了。”靖帝素知自己这位老师的脾气,也不动怒,只是朗声道:“那所谓的神启,并非是指诸教派所供奉之神明……而且,这也并不仅仅是朕、三公等人的造化。事实上,朕以为,它甚至很可能会见证历史,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

东都城南,相府,

偌大的府邸最深处,一间隐秘的静室中,一个中年男子闭目盘坐,宛如老僧入定。

若有朝中官员在此,定能认出,这位乃是朝中的四品大员,太中大夫,文承。而除了本身的官职以外,这文承还有着另一个更为显赫的身份:他乃是当朝文丞相的亲生父亲。

今日,大朝会终于久违地召开,陛下出关的消息也很快便从宫中传了出来,但文承却丝毫没有前往宫中觐见的念头,不仅如此,自打五年前文相闭关后,他文承便向朝中告了长假,辞去了手中的一切事务,足不出户地守在这间密室中,为自己的丞相儿子护法。

“陛下既已出关,吾儿身为当世圣人,料来用不了多久,也便会出来了罢。”文承屈膝盘坐,一边打坐炼气,一边暗暗想道,心里却又仍不免有些许担忧。他还清楚地记得,五年前,儿子宣布闭关时,面色难看,气机不稳,似乎是受了极其严重的伤。

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是何等的尊崇?而如这般突然闭关,生死不知长达五年之久,相府又会引来多少来自明里暗中的目光?

正如府太师担心皇帝闭关后朝中生乱一般,丞相闭关,相府中人自然也会担心自家的地位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