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数家姓夏独一府(2 / 2)

他立刻换了副嘴脸,陪笑着问道:“小姐,这个,您具体想点些什么菜啊?”

萧柒托腮想了想,不耐烦地摆摆手道:“哎呀,你就看着上吧,把这锭银子用完就行。”

“得嘞!您二位稍等——”见她这么说了,那小二也不啰嗦,吆喝一声,抄起那锭银子,便转身下楼,向后厨吩咐去了。

看那小二下了楼,苏言却忍不住对萧柒道:“姐,你这是真的有钱,还是根本不清楚银子的价值?就刚才那锭大银,放在我家,都够吃上两个月的了。”

他觉得有些过于奢侈,萧柒则是一脸无所谓地道:“没事,姐姐我一直都是这么花钱的,习惯了。小言,放开了吃啊,今天我请客!”

苏言暗暗咋舌,心想这位萧柒姐姐也不知是什么路数,颇有几分掷金钱如粪土的架势,堪称豪气千云。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有钱人吗?

想到这儿,苏言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今天才刚刚认识萧柒,对她的身份来历、年龄住处,自己均是一概不知,只是出于对夏爷爷的信任,自己才放心地跟着她来了依山城。

突然感觉好像有点不妥……苏言后知后觉地想起来,爹娘临走前才告诉过自己,不要随便跟着陌生人走。

“嗯——我肯定是想多了。”苏言在心里安慰自己,“夏爷爷肯定不会害我,况且萧柒看起来年纪跟自己也差不多大,不像是什么坏人,更别说人家还请自己来酒楼吃饭,人也长得很美……”

想到这里,苏言脸色微红,没有再想下去。

不多时,小二便端上来一道道色香俱全的菜肴,萧柒把脸凑过去,耸动鼻翼闻了闻,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却又状似随意地对小二道:

“嘿,问你个事儿,你知道夏府怎么走吗?嗯——应该是城里一家姓夏的大户人家。”

听闻此言,小二心头咯噔一声,小心翼翼地看了萧柒一眼,怯怯地反问道:“那个,不知小姐所说的,究竟是夏家还是夏府?”

旁边的苏言不由得眉头一挑,插嘴道:“伙计,夏家、夏府,这称谓有何不同?”

小二有些忌惮地往左右看了一眼,小声道:“两位难道不知?这依山城里,姓夏的大户人家不少,但能被称为夏府的,却只有那位夏老太常所在的夏家。”

听他这么说,萧柒顿时好奇起来,挥挥手让小二在旁坐下,又抄起筷子,边吃边问道:

“诶,夏府、夏家,这叫法是怎么来的?是看哪家的钱财多吗?”

小二摇摇头道:“那可不是,听我家掌柜的说,这住宅的叫法可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只有王侯的住处才能被称为府;而其他普通官员的住处,则大都称作宅,至于没有官身的百姓嘛,哪怕你再有钱有势,也只能称作家。”

萧柒了然地点点头,嚼了几口,咽下嘴里的菜肴,又追问道:“太常是什么官?既然他的宅邸可以称府,想来应该很厉害吧?”

苏言向她解释道:“夏爷爷跟我讲过,朝廷众臣中,权位最高的便当数三公九卿,这太常正是其中的九卿之首,其地位应该不比王侯低多少。”

那小二适时赞道:“这位小公子懂得可真不少,咱其实也不是很清楚这些,只知道夏太常是东都来的大官,着实厉害得很。”

“哦”萧柒微微颌首,往嘴里塞了一口菜,又对那小二道,“喂,你要是不忙,不如就把这个夏府的事给我们俩讲讲吧?”

“好嘞!”

那小二也乐得借萧柒的由头,在这里坐着偷会儿懒,省得去跑上跑下地端茶送水,见萧柒发话了,他便就自己所知的夏府之事,当即侃侃而谈起来:

“小姐应该也有所耳闻,大概在五六年前的时候,东都夏太常告老还乡,回到了咱们依山城。”

“那时候可真是满城震动啊!”小二露出回忆之色,有些兴奋地道:“城主大人亲率城中的各位老爷出城迎接,整个依山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都到齐了。您看外面这条长街,当时,这整条街的两边都站满了迎队的军士,一直从城外数里通到夏府门口。好家伙,咱活了这么些年,直到那天才见识到了什么叫作气派!”

他继续讲道:“而自打夏太常回来了之后,他所出身的那个夏家可就发迹了。

借着太常的威名与东都夏府的人手、财物,短短一两年,那夏家就从普通的富家大户,直接跃升成了依山城里势力最大的家族之一,就连城主府的人见到他们,那都得客客气气的。”

说到这儿,小二不禁有些艳羡地道:“嘿!这可真是天上掉了馅饼,啃上一口,里面竟还藏着金条!唉,咱要是也能哪一天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了不得的亲戚,啧啧,还用呆在这儿混饭吃?”

听着听着,苏言突然觉得有些奇怪,出声问道:“照你这么说,这夏家乃是自太常回乡之后才发迹的吗?那就奇怪了,他们既然为太常血亲,之前又怎会如此没落?”

那小二点点头道:“不错,小公子所言甚是,一开始我们也奇怪啊,既然这夏家有这么厉害的亲戚,怎地之前却不显山不露水的,看上去与其他几个大户人家也并无差别。”

说着,他突然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对两人道:“后来,便有人就此问过夏家中人,想知道他们原先为何要藏得这么深,是不是被吩咐了要隐瞒身份?不料却意外得知,原来就连夏家人自己,之前竟也不知道当朝夏太常乃是他们的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