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三万两黄金(2 / 2)

夏侯渊知道这件事情对太史粢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事情,就算是太史粢不愿,那么估计身边的邵徵都不会同意。

从江夏这一事收到消息之后就上报至皇宫,就可以说明邵徵此人是真心为百姓着想,夏侯渊可以肯定,就算太史粢不同意,邵徵也会在一旁劝说。

户部侍郎原本看着太史粢听到这个数时的脸色并不好看,这才还没有一会儿,变数就出现了。

国库虽不算丰盈,但到底还是足够修建一个堤坝的,江夏的水患长久以来都困扰着朕,寿王此举非常的不错,朕准了!太史粢的话一说完,户部侍郎顿时如丧考妣。

皇上!还没嚎完就被太史粢打断,侍郎这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户部侍郎看着太史粢神色不明的样子,一哆嗦,连忙说着:微臣不敢,不敢!

那么这件事情就这么就决定了,这三万两黄金还请寿王将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尖上。太史粢就这么拍下了板子,户部侍郎只能按照皇上说的话来做,奄奄的站回了自己的位子。

谢皇上,不过皇上,微臣还需要一名助手,如若是有过建造渠道,熟知地理的漕运官员那自然是最好。夏侯渊适时的补充道。

邵徵在一旁想了想,他记得钱塘那边有一个漕运使曾几次上书,其中说的全部都是有关钱塘的水利建设问题,不过太史粢没有必要,从而一直没有理会这一道折子。

太史粢还真的不知道有哪位官员可以用,邵徵就开口道:皇上,臣记得,钱塘有一位漕运使,虽尚且还没有修建堤坝,渠道的经验,但从他上书的奏折中可以看出来,他对于水利的事情讲述的头头是道,臣以为,这人可以一用。

这就好比太史粢刚想打瞌睡,邵徵就恰好在此时递上了一个软硬适中的枕头,解决了他的困窘,赞赏的看了邵徵一眼。

就按邵爱卿说的办,即刻传令下去,让钱塘的漕运使即刻前往江夏!太史粢这时候倒是言辞厉行的样子,一拍板直接将事情就这么的定下了。

末了还特意的跟夏侯渊说了一句话,寿王可要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朕非常期待你的消息,

做的好,自然按功打赏,反之亦然。

这话一出来,有的人心中都在为寿王叫屈,没说一句话被扣上了这么一个大帽子,也是真的够惨的。

不过夏侯渊倒是不在意,要是太史粢不这么的小心眼了,那他倒还不习惯了。

他既然能够提出这个方法,自然是抱着自信去做的,就算其中会遇到困难,相信他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不过他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他这一走,没有两三年是回不来的,那么萧静姝该如何是好?